新浪四川 财经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潆溪县中心校之行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大背景下,乡村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来自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乡村教育,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打破瓶颈,找到改革的切入点是当前乡村教育的首要任务。

11月16日上午,雨雾蒙蒙中的潆溪乡中心校迎了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中有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专家组成员刘川校长,有四川省教育导报记者倪秀,有宜宾市教体局教科所副所长何夕忠和高县教体文广局副局长严杰,还有来自庆符学区各学校的教育同仁。带着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更带着对乡村教育振兴策略的担当和探索,他们在这里相聚,共谋潆溪教育发展大计。

到校后,刘川校长一行一边听着解说员对校园文化的解读,一边参观学校环境建设,了解学校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状态。

在会议室,何宇校长作了《点亮悦读的灯》的专题汇报,讲述了学校两个月来通过“书香校园”创建契机,多形式全方位开展阅读活动的做法和美好愿景,并肯请专家、领导和各教育同仁指导。

硕勋小学副校长李小燕说,潆溪乡中心校以师生阅读启动学校变革,在短短的时间内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接着,她结合学校管理和教学经验告诉大家,阅读是改变师生精神面貌,促进素养提升的最好途径。她用亲身的经历讲述了怎样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立足学生兴趣点和发展点,开发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建设,把阅读做实,把教育做到学生心里。李小燕的发言迎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既是对她在管理和教学中的专著与努力的认同,更是对她在阅读教学中作出的探索和分享的肯定。接着,几个学校的教育同仁分别交流了开展“书香校园”创建和阅读教育活动的做法和面临的问题。

四川教育导报记者倪秀在会上抛出了四个问题让与会者思考和交流。一是潆溪中心校怎样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二是乡村学校和乡村教育怎样和乡村建立连接?三是怎么解决学生阅读需要的图书?四是考核指标怎样更有利于阅读教育的开展?

刘川校长说,潆溪乡中心校能在两个月内完成育人环境改造、学校文化选择,特别是师生精神风貌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可以用奇迹来形容,这充分说明乡村教育振兴事在人为而且大有可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潆溪教育完全可以制造一个区域性教育高地。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阅读,推动阅读应该作为一个战略思考和一场教育革命。阅读很难推进,不是阅读本身的问题,而对对阅读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阅读与其他教育活动不是并列关系, 而是相互融合与促进的关系。学校和教师不能把阅读教育当作一种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应该相信阅读教育的功能,要有远见和胆识去积极探索,创新一种教育的新模式。乡村教育应该朴素,相互的教育才有生命力,阅读教育正是乡村教育践行朴素教育的有效途径。乡村学校的孩子思想、情感、认识等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校应该认识到阅读在他们精神世界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注入更强大的力量,不要局限于几本教材的教学,要让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源源不断地进入他们的视野和头脑,唤醒他们自我成长的意识,让他们一次次地完成品格的重塑。刘川校长还建议,大家要处理好各种活动的矛盾,建立新的平衡关系,消除大家在实施阅读教育过程中的顾虑,搞好阅读与各种教育活动融合的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真正形成教育的良好生态。

市教育体育局教科所副所长何夕忠说,易经有三易,即“不易、变易和简易”,要学会用易经的哲学思想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的走向问题。结合乡村教育来说,不易就是坚持人的发展为目的不变,坚持以教师为改革的动力不变;变易就是教育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教育的方式手段在不断变化;简易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乱象中探索简单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做好朴素而美好的乡村教育。潆溪乡中心校提炼了“树壮于根、人立于爱”的办学理念,就是要以阅读为切入点,带动课程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扎实孩子的人生根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同时建议学校的阅读要与学生的品格培育相结合,做到系列化、层次化, 带动学校整体提升。

高县教体文广局副局长严杰希望大家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要纠结于某个方面的问题就停滞不前,要坚持从学生需要和兴趣出发、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改变现有状态的原则出发,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刘川校长和各位领导的发言坚定了学校改革发展的信念,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增强了学校管理的信心。相信在乡村学校振兴联盟的带领下,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学区同仁的关心帮助下,潆溪教育一定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走向内涵发展,走上品牌之路。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