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振兴联盟调研伟清小学
徐家镇伟清小学是绵阳市游仙区一所完全农村小学,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得到清华大学伟新教育基金援救迁址重建,以竹子文化为特色,现代化基础设施基本齐全。
校长和老师反映的问题:一是留守儿童多且性格孤僻,学生间的矛盾爷爷奶奶的溺爱。二是希望资源共享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相同的教育资源。

教育局领导希望孩子有老师走出绵阳参加省上的培训,唐老师表示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的最好的产品就是课程挖掘竹文化背后的内涵做了指导。
11月6日,四川乡村学校振兴联盟调研开到伟清小学。徐家镇伟清小学是绵阳市游仙区一所完全农村小学,地处游仙区东大门绵阳梓潼交界地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得到清华大学伟新教育基金援救迁址重建,2010年9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原名“徐家小学”更名为“徐家镇伟清小学”。学校建设占地20677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 33人,(其中,本科20人,40周岁以下26人,副高级2人,一级教师17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学生683人,17个教学班。


历经多年发展,学校少年宫已具相当规模,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学生公寓四大主体建筑错落分布。学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1套,班班通教学系统17套,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2间)、舞蹈室、美术室(2间)、“竹雨轩”艺术作品展室、科技手工制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11个,另设农耕馆、非遗工作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以“竹文化、花式跳绳、高跷唢呐”三大特色为主打造书香校园,以乡村少年宫为平台大力发展艺术特色教育,先后被授予“绵阳市首批特色教育基地学校”、“绵阳市示范少年宫”、“绵阳市德育特色学校”、“绵阳市美术特色学校”、“绵阳市体育特色学校”、“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绵阳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优秀学校”。
徐家镇伟清小学少年宫还开辟了合唱、舞蹈、器乐、美术、书法、舞狮、烙铁画、竹编、科技手工制作、排球、篮球、足球、演讲与口才、阅读与写作等二十余个兴趣班,少年宫的规模越来越大,成果越来越显著,被评为“绵阳市优秀少年宫”、“绵阳市特色少年宫”、“绵阳市示范少年宫”称号。2018年1月2日,通过精彩的文艺汇报和才艺展示,徐家镇伟清小学高质量通过了“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验收,成为了绵阳市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农村学校。


丰富多彩的少年宫艺术特色兴趣活动,极大地激发校园无穷的生命与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飞速发展,连续多年,徐家镇伟清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均荣获游仙区B组学校的特等奖、一等奖。教师参加省市区赛课活动频频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竞赛获奖年度获奖达100余人次。
在游仙教育和体育局在大力关心支持下,近年来,伟清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大幅度更新换代,办公室教师电脑人手一台,办公桌椅全部更新;教室学生课桌椅全部更新,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学生公寓铁床全部更新,每个学生配备统一的箱柜鞋柜;食堂实现了明厨亮灶;校园监控全覆盖;操场铺设绿色草皮,铺设塑料环形跑道,篮球场、排球场铺设硅pu。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精彩纷呈的艺术特色教育,吸引了众多省市区专家领导前来调研,陕西省宁强县教研室,阿坝州壤塘县教研室,阿坝州教育局、眉山市教育局、四川省社科院党组李后强书记、四川省美术教研员冯恩旭先生、蒲公英公益组织谢丽芳教授等专家领导纷纷亲临学校参观。四川电视教育频道、绵阳电视台、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绵阳新闻网多次采访报道,正如众多专家所说,这里既是校园,又是公园、美园、乐园!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成都高新区总督学唐方剑,高新区督导室负责人刘明建,学校副校长。
校长和老师反映的问题
第一,教师流动较大。虽然伟清小学的环境及设施设备以及发展都还不错,但是毕竟农村小学,经济条件、教师住宿等都还不尽人意,我们现在的大部分教师还住在原来徐家中学拆迁后的教师住宿楼里,一部分教师还在附件场镇租房。部分年轻教师呆一年或者几年就想方设法调去走或者借调走,加之伟清小学近几年退休教师较多,如此一来,教师流动较大,一段时间伟清小学的师资相当紧张,一个教师上两个班的语文或者数学还要当班主任,压力较大。
第二,留守儿童家教问题。农村60%以上多为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婆婆爷爷一是缺乏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家庭教育方法欠缺,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棍棒相加,要么放任自流,造成部分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三,经费困难。学校没有收入,主要靠划拨经费支持学校设施设备的维修、办公经费、教研经费、绿化、水电费等,没有钱事情就难办,束手束脚而难以大展拳脚。
教育局领导希望孩子有老师走出绵阳参加省上的培训,
唐老师表示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的最好的产品就是课程挖掘竹文化背后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要发展,要更新,要更加具有新时代的新气象,以此提升伟清小学的品牌形象。会通过校际合作。专家座谈等方式,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一、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精细化、精品化,更加文化,增强历史人文的厚重感。
二、教师队伍更加稳定,更加年轻化,加强名师工程,培养伟清小学更多名师,既要教学型也要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三、做好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工作,做好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教导。开辟志愿者服务通道,开办好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
四、学校特色活动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永葆青春活力,从特色项目上要加大开发力度和师资培训。
五、加强小课题和校本研修,巩固和加强伟清小学研究团队,加大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力度,形成伟清小学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