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事迹

综合
关注成都市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优活动结果已于4月正式公布,共评选出马丽、胡光俊等优秀传承人10名,成都陶工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传承单位10家,“非遗在清源”优秀实践案例1个。获评的个人和单位在2021年中不忘初心,在各自的领域身体力行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保护的积极践行者。
马丽,川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马丽深入龙泉实验小学、西一路小学及东升小学开展常态性戏曲培训工作,系统传授了5名小小传承人川剧表、演、唱技艺,组织了15场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批示的“名家名戏进校园”讲座,为川剧的传承与传播做出突出贡献。

胡光俊,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胡光俊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新的蜀锦纹样及服装,拓宽蜀锦发展路径;与大运会相关机构合作,首次将蜀锦织造技艺运用到奖牌绶带的制作上,为蜀锦的活化运用做出突出贡献。

王培波,锔瓷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王培波传艺徒弟3人,授课学生7人,修复瓷器260余件,创新开发修复技艺5项,配合政府进行公益性宣传活动200余场次,荣获“2020年度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

阳永强,成都火锅传统制作技艺(阳氏田鸭肠火锅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阳永强培养传承人3名,研发出自带高汤火锅底料,获得相关专利并成功入选2022大运好礼20强推荐礼品,在传承中汇聚创新力量,走出一条传承+创新的发展之路。

张丹,成都漆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张丹借助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节目录制的形式,给大众普及中国大漆文化、宣传成都漆器的特色工艺,作品《雕花填彩方套盒》多次受邀参加各地各类展览,对成都漆艺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小杰,成都糖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唐小杰开设糖画教学培训课12期,培养学员100余人,积极参加各类展示活动,在《HELLO Chengdu》杂志上发表《成都糖画:甜蜜狂想》一文,通过抖音、小红书等融媒体平台传播推广成都糖画,是青年传承人中的优秀代表。

梁川,彭州根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梁川传艺授徒3人,受聘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雕刻教师,将彭州根雕带进校园,积极参加“四川省‘五匠’乡村艺人双创能力提升研修班”,不断精进雕刻技能,创作《昭君出塞》《残荷》《松鹤延年》等作品。

杨文艺,绳编(新津绳编)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杨文艺深入社区、学校开展传承教学活动,共培训120人,在方井村开展15场绳编培训,带动周边村民从事绳编相关工作,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乡土文化能人”荣誉称号。

赵洪,成都皮影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赵洪深入成都川大附中、四川省旅游学校开展成都皮影戏进校园工作,共授徒347人,进入四川大学开展皮影讲座,创编的成都皮影戏《成都交子》入选成都市文化产业项目,为成都皮影戏的发展孜孜以求。

周光兴,周家刀锻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周光兴授徒2人,发展实体直营店5家,参与创作的《周家夹钢菜刀传统制作技艺》获2021年非遗抖音作品最佳创作奖、《淬炼》获第三届“玉琮杯”微视频类“银奖”,以线上推广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周家刀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