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财经

历久弥新 成都国际非遗节释放资源合作新动能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2025年3月20日,恰逢春分时节,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非遗,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风潮。2025年3月20日,恰逢春分时节,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历经八届成功举办 彰显非遗节会品牌影响力

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是我国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节会活动。首届非遗节于2007年成功举办,2009年,原文化部正式复函同意非遗节落地四川,定点成都,每两年举办一届。

迄今非遗节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开展主体及配套活动3000余场,共有10000余个国内外非遗项目参展,600余支表演队伍参演,135个国家(地区)和非政府组织的4000余名代表和国内5万余名代表参加,现场参与市民游客3000余万人次,现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重要节会。

第九届非遗节将于2025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盛大举行。

三份重磅机会清单发布 探索资源合作共赢新机制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传媒集团主办,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旨在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市场主体参与,促进非遗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次发布会围绕节会资源征集、市场合作及非遗博览园园区建设推出了三份重磅机会清单。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面向社会发出资源征集清单,诚邀全民共筑文化盛宴。“征集创意表达”板块广纳开幕式表演、展陈创新等设计巧思;“征集优质资源”板块征集群众和学生非遗演出队伍、非遗与科技融合项目、传统医药成果及非遗IP授权案例;“征集氛围营造”板块征集开幕式嘉宾服饰及非遗博览园非遗艺术装置;“发起全民参与”板块发起“青年推介官”号召行动,向非遗传承人、新媒体创作者及传统文化传播者发出成为“青年推介官”的邀请,期待各界携手,以创意赋能非遗,用科技焕新传统,共绘文化自信新图景。

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发布的市场合作清单,推出非遗节品牌授权合作、开放招商合作两大核心板块。品牌授权包括品牌标识使用、产品联名开发,为企业强化品牌赋能。开放招商合作按模式将合作方分三个层级,依次享有不同权益。现场招募非遗美食集市、手工艺集市、老字号联动市场主体参与,与企业实现长效共赢。

成都传媒集团聚焦第九届非遗节主会场——非遗博览园的场景更新、非遗创新发展,正式发布“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2025年非遗节活化创意融合实践倡议 ”及“非遗主题微短剧项目”。

其中,“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2025年非遗节活化创意融合实践倡议”旨在开启“文化场景+商业逻辑”的创新融合模式, 构建非遗生态圈层、培育产业融合新动能。园区引入众多头部品牌,探索 “产园融合”经济发展,布局短剧拍摄、IP联动、数字体验等多个业态。该清单首发“非遗元素融合型VI体系”“创意非遗主题精神堡垒”“共创非遗融合商业空间”三大主题征集,包含九大合作机会,旨在创新传承非遗,打造共创基地。

“非遗主题微短剧项目”有其自带的优势: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国内头部微短剧企业与成都传媒集团助力支持,以及实现“拍摄即传承”的条件,强势推动非遗的“数字新生”。现面向有创作意愿的拍摄团队及演员、合作品牌方、非遗匠人征集合作,共同助力成都建设数字文创经济新高地。

“非遗的传承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活力。”活动主办方表示,三份“机会清单”正是希望借助市场化合作模式,打通开放、合作、共赢通道,推动非遗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化。

业内人士指出,三份清单的发布不仅为非遗保护与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市场平台,也将进一步推动非遗节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将非遗节深度融入文旅、商业、科技等产业,释放非遗蕴含的巨大经济与社会价值。

非遗青年上台推介 各显其能绽放青春风采

本次发布会同步启动第九届非遗节“青年推介官”全民号召行动,向全国非遗传承人、新媒体创作者及传统文化传播者发出青春邀约。活动号召青年群体加入非遗节推广行列,通过短视频创作、跨界演绎等新潮表达方式,在文化艺术、数字传播等领域打造个性化非遗叙事,实现“为自己发声、为非遗节代言”的双向赋能,带动更多年轻人感知非遗之美、传承文化薪火。

发布会现场,三位非遗青年,竹编传承人凌千雅、川剧传承人王裕仁、蜀宫琴台文创场景体验馆创始人葛南君,轮番登场,以创意演绎与生动讲述的方式展现了各自在传承非遗、弘扬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和优秀实践,均表示愿意成为第九届非遗节青年推介官,在自身领域内全力推介非遗节。

新合作新突破 非遗节资源联动初具成果

据了解,携程集团、香港贸易发展局、成都邮政、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四川工艺美术集团等多家企业机构已与非遗节达成合作意向,标志着本届非遗节跨界资源联动初具成果,为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合作计划分享环节,携程集团汪远波以“非遗+文旅 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围绕品牌焕新、非遗之旅、非遗文创三个维度,展示了文旅平台如何以非遗为媒,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探索非遗赋能文旅的新路径。

香港贸易发展局成都代表杨健围绕“川港合作-助力非遗出海”主题进行了推介,从平台合作、资源共享、渠道共建等角度介绍了与成都非遗节的合作经验及创新模式,拟进一步深化川港合作机制,助力非遗授权转化。

成都邮政张逸以“成都邮政赋能非遗传承发展”为题,分享了邮政体系从专属金融产品创新、定制化物流方案、渠道平台搭建、非遗文创开发等方面,如何助力非遗项目走向市场,实现活态传承与产业转化。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宋葵葵发布主题为“时艺·二十四章专题片项目推介”的分享。该节目以节气为时间轴,深入挖掘四川各地的非遗项目,通过音视频融媒体等形式,展现非遗的魅力与时代价值,推动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表达与场景化应用。

四川工艺美术集团巫书秀重点推介“蜀锦创新设计大赛企划”。她从“蜀锦如何从‘被看见’到‘被渴望’”的角度切入,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跨界共生,令千年蜀锦技艺焕发新生,走入现代时尚生活,成为可穿戴的文化自信。

多方力量的汇聚,不仅彰显了非遗节“跨界联动、资源共享”的办节理念,还为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本次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的发布会的举办,充分彰显了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作为国际重大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将在有力促进非遗资源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力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有力促进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等方面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