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商业银行:当好现代服务业排头兵 努力建设区域最佳银行

综合
关注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在现代服务业上奋力突破,持续优化服务业布局,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形成“一核引领、一副突破、五区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
作为绵阳首家成立的市级法人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如何贯彻落实好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如何“在现代服务业上奋力突破”当好排头兵?绵阳市商业银行负责人谈了他们的思路和想法。
成就来自:高质量发展 挺进千亿级银行阵营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绵阳商行的各项业务仍然保持了良好的较快发展势头,截至2021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1361亿元,增长7.93%;各项存款余额1049亿元,增长34.49%;各项贷款余额748亿元,增长17.8%;2021年1月—9月已上缴税金5.85亿元。靓丽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绵阳商行领导班子深深地知道,这样的成绩蕴含着银行从上到下的每一个成员的艰辛劳动。
绵阳市商业银行成立二十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部门的监管指导下,在战略投资者五矿资本及中国五矿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就。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
党的建设得到加强。二十一年来,该行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健全公司治理相结合,把党的领导写入公司章程,把党委决策作为董事会、经营层决策前置程序。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得到加强,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党建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2021年9月末,全行有共产党员659人,占全行人数的43.8%。
内部管理规范高效有序。二十一年来,该行始终坚持以公司治理改革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关键、以风险防范为重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了覆盖全机构、全业务、全过程的制度机制,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了企业高效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二十一年来,该行已从成立之初的存贷款规模甚微、风险资产包袱沉重的小银行,发展壮大到总资产挺进千亿级银行阵营。截至2021年9月末,全行资产总额为136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为104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748亿元,较2000年开业时分别增长62.60倍、61.81倍、48.87倍,较2015年分别增长1.59倍、2.37倍、2.37倍。
服务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二十一年来,该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秉承“助增加值 服务成长”的理念,为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做出重要贡献。自成立以来,全行累计投放贷款超过3280亿元;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9.4亿元,直接帮扶困难群众6000余人;累计向壤塘、北川等贫困县和四川省困难职工帮扶基金、金秋助学帮扶项目等捐赠款物超过1400万元;累计上交税金达41亿元。
品牌形象赢得社会认可。二十一年来,该行以卓越的经营管理成绩、优质的金融服务和社会责任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先后荣获“中国服务区域发展最佳金融机构”、“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竞争力银行”、“中国地方金融十佳城市商业银行”、“2020中国金融品牌价值100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对口帮扶’先进单位”、“绵阳市文明行业”、“绵阳市建设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先进集体”、“绵阳市优秀服务业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下辖机构中,1个建成全国文明单位,3个建成省级文明单位,12个建成市级文明单位。
从一棵小树到参天大树,从人人浇水到福泽百姓,该行生于斯长于斯,成为绵阳人民自己的银行,贴心的银行,所以收获了这么多的成果和荣誉。
当下布局:创新金融服务 大力服务实体经济
绵阳市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坚持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立志成为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城乡居民贴心银行、社区服务特色银行、地方经济助力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的领导班子,有着坚定而准确的把握。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绵阳市商业银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积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加大金融创新,改进优化服务,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自2000年成立至2021年9月末,全行累计投放贷款超过328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超过41亿元,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作为一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始终坚持以民营、小微、县域经济等为信贷支持重点,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制定专项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加强督导落实等系列举措,为辖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2021年1-9月全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80亿元,其中累计投向小微企业贷款199亿元。截至2021年9月末,全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06亿元(不含贴现),较年初增加25亿元,增幅30.5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1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比14.49%,较年初提升1.35个百分点;实行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金额71.11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再贷款余额24.77亿元。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设立了高新科技支行、儿童财商教育体验式经营支行、财富中心、普惠金融部门等专营机构,整合集中全行资源,全力做好对高新技术、教育、普惠、小微等领域的专项金融服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不断优化精减服务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进业务线上化工程,全面开展有温度的服务,持续改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根据市场融资需求特点,先后开发推出“政采贷”“环保贷”“快易贷”“票易融”“科税贷”“养殖e贷”“链e通”等系列产品,逐渐形成“增量、扩面、提质、降价”的良好发展局面。针对防疫期间金融服务需求,推出“医护专享”“防疫应急贷”等特色产品,开辟抗疫信贷业务绿色通道,为复工复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保障。该行还构建大公司、大零售、大市场、大资管、公私联动、内外联动、营审联动的业务体系,提升“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满足客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未来目标:坚定行稳致远 建设区域最佳银行
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在现代服务业上奋力突破,持续优化服务业布局,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形成“一核引领、一副突破、五区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服务业强市。作为植根于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区域法人银行,就如何发展壮大自身在加快建设服务强市中做出新的贡献,绵阳商行领导班子进行了深入思考。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个别中小银行出现较大风险的影响,城商行的经营发展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省级城商行的改革重组、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步伐和行业竞争和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四大挑战。对于绵阳市商业银行来讲,在正确看待挑战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和今后发展的机遇:一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城商行发展带来机遇。如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战略、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发展战略,对绵商行的发展带来机遇。二是绵商行成功加入赤道银行,成为四川第一家“赤道银行”,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及绿色信贷发展方面,带来更多机遇,有利于促进资产业务转型发展。
绵阳商行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绵阳商行只有紧跟新时代发展要求,统一思想,广聚共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高质量发展要求上来,才能全面开启绵阳商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发展规划时,绵阳商行领导班子坚持立足全国视野与区域发展相统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坚持总体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以“建设区域最佳银行”愿景为统揽谋篇布局,把全面建设现代金融企业新使命新要求贯穿全篇。该行还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确保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该行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赤道原则协会”的要求,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打造生态绵商行、绿色绵商行。
通过全员努力,该行力争在主板市场成功上市并跻身成渝经济圈城市商业银行第一梯队,把绵阳市商业银行建设成为一家在中国有声音、在西部有形象、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有影响力、在四川有感召力、在绵阳有主导力的金融机构,力争2025年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3000亿元、存款余额达到20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500亿元。
据介绍,具体来讲,绵阳商行将在五个方面做好文章。
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公司治理体系。该行认真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步开展,全面抓好党的政治、思想、队伍、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推动企业不断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该行坚定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紧扣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个核心、突出权责边界划分这个关键,不断完善各治理主体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业务发展体系。该行将落实好“一主体、两重心、多支柱”总体发展布局,即:围绕高质量发展主体,突出深耕绵阳主战场、主攻成都大市场两个重心,做大做优县域支行和异地分支行、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多个支柱,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布局。不断优化调整自身业务结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目标导向,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大力支持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服务“双循环”新格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涉农金融、民生金融,持续加大对低碳环保、小微企业、涉农、扶贫等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助力绿色低碳、小微经济、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体系。该行坚持传统优势业务与创新发展“两条腿走路”:既要继续巩固和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业务,筑牢稳健可持续发展基石;又要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在自身短板和弱势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创新发展上,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创新举措,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发展金融科技,逐步向轻资本经营模式转型。树立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大力发展理财、结算、托管等中间业务,逐步增加轻资本业务的营收占比,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建设体系。该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机制,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的人才战略,重点抓好内部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以激发全行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机构、部门、团队、个人的多层次、多维度、“全景式”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全行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该行扎实推进“一个核心、五个支撑、若干延伸”的文化体系建设,以卓越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价值理念,对内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对外打造优质的企业品牌形象,切实提升企业竞争软实力。“一个核心”,就是大力强化普及“以客户为中心、以稳健为根、以勤奋者为本、智慧众筹、快乐工作”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行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行为依据,领航全行企业文化建设方向。“五个支撑”,就是对应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坚持以服务文化、合规文化、创业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等五个子文化为支撑。“若干延伸”,就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各分支行、各总行部门要结合当地人文特点和业务条线的专业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机构当地的特色优秀文化、各业务条线的专业精神等延伸融入到本机构、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丰富全行的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文化品质。
“十四五”期间,绵阳市商业银行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公司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引领、企业文化引领“四个引领”,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奋力开创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贡献绵阳商行更多的力量。
历史的鼓音总是在时代转进中擂响,精彩的华章总是在创新奋斗里书写。绵阳市商业银行,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实现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与银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在现代服务业上奋力突破,当好排头兵,建设成为区域最佳银行。祝凰淋 吴春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