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老人走失几年后养老金照发 家属与社区因遗产纠纷打官司

封面新闻
关注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我的舅舅绝对不是五保户。”今年50岁的陈民,心里一直有个结,他的亲舅舅在走失七年后,被宣告死亡,名下14万余元财产与一套安置房的归属,却成了问题。
2012年4月,成都龙泉驿区西河镇跃进村张文老人,骑着一辆三轮车,消失在了十陵镇的菜市里,家属和社区得知消息后,多番寻人无果,于2014年选择报警。2019年,法院宣告张文死亡,这之后,围绕老人的遗产继承问题,家属与社区之间,爆发了一场纠纷。
社区认为,从1976年起,张文一直由村上和社区在照顾,属于“五保户”,老人走失后,社保养老金、房产拆迁所回迁的房屋以及补偿款等费用,理应归还社区。可张文的侄子陈民和外嫁的亲妹妹张娟却否认这样的说法,他们觉得,社区哪怕是“照顾”张文,也仅仅只是代管,并不能继承遗产。
一场“遗产纠纷”就此展开。

张文
失踪的聋哑老人:
卖菜途中突然消失 侄子和妹妹回忆事发细节
时隔8年后,陈民依稀记得,舅舅张文每次到他家吃饭时,总是吃一口菜,就会放下筷子观察旁人的神情。因为耳朵听不见,也无法用言语表达,张文就用这样的方式,试图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那是在2012年4月23日。张文骑着一辆三轮车,从西河镇跃进村七组的家中,前往十陵镇卖菜,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原本,陈民想让舅舅中午到他家吃饭,他还叫了父亲去张文家里,让两个老人搭伴过来。
谁知,人还没到,失踪的消息却到了。陈民得知张文走失后,赶忙到十陵镇上寻人,而远嫁陕西的张娟也赶到成都,参与找人,当时,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众亲戚和跃进村的村民,“我舅舅是聋哑人,本身也没得病,身体很健康,但不知道他为啥会突然消失。”
平时,张文一个人居住,没有结婚,名下无儿无女。在村民眼里,张文勤劳,乐于助人,“种土地厉害得很。”
据陈民回忆,张文走失后,他曾经问过村里的人,到底有没有报警,“他们跟我说报了警,我没有多在意,当时也不懂这些程序。”这之后,他们张贴寻人启事,在网站刊登找人信息,都没有结果。

家属在网上刊登的寻人信息
张文这一走,就是两年后,一晃来到2014年。
在张文失踪,确定再也无法找到之后,他的妹妹张娟再次从陕西赶来,并于当年5月5日在龙泉驿区西河镇派出所报警。据一份接(报)处警登记表显示,当时的报案人为张娟,身份是张文妹妹,在事发时,有人看到张文在十陵镇的路边维修自己的三轮车,失踪后家属并未到派出所反映情况。

2014年的接(报)处警记录
对于当时为何没有报警,陈民说,由于跃进村的人告诉他已经报了警,他就没有再报,可之后,到了2014年,他发现,村上的人却并没有报警。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张娟的证实。2020年8月4日,张娟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放弃寻找张文。
留下14万元和一套安置房
老人遗产引纷争
张娟是在1961年,被拐卖至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摆旗寨村。在生下两个孩子后,她被允许返回成都,与家人取得联系。
20世纪80年代户籍统计时,张娟在陕西当地上户,并没有显示其与张文、陈民一家的亲属关系,但在张娟祖父母的墓碑上的子孙名单里,显示张娟与张文系兄妹关系。


张文妹妹张娟
在远嫁陕西的日子里,张娟过得并不如意,但与她相比,张文的日子则更显得清贫。
从小,张文就是聋哑人,他的姐姐也就是陈民的母亲,在去世之前,对陈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照顾好张文,“你就这么一个舅舅。”
1981年,跃进村用晒坝处的两间半房屋,与张文进行置换,张文在此居住,直至该房屋被拆迁。
2004年,因附近某区域扩建需要拆迁,需要占用跃进村0.4亩地,而张文名下土地为0.3亩,跃进村为张文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将张文的0.3亩土地指标交出,作为补偿,征地方赔付张文8000元补偿款。
2008年6月11日,张文退休,同年7月,龙泉驿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开始向张文发放养老金,一直发放至2016年3月。

老人走失后,养老金照常发放,家属表示从未领取。
2010年,因其居住的房屋,属于拆迁范围,张文也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一年后,因为房屋漏水,在张文的近亲属强烈要求下,跃进社区对张文的房屋进行维修,费用花费5000多元。陈民说,这笔钱用的是当年应赔付张文的8000元给的,但余款并未支付给张文。
而这之后,陈民的家也拆迁,在西河镇上租了房,打算接上舅舅一同住。
但是,在2012年,张文突然走失,他生前居住的房屋被拆除,2017年12月23日,西河镇政府及跃进社区将当地某小区一个套一房产分配给了张文。
张文的拆迁补偿款及养老金则由西河镇跃进社区七组保管。据当时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6日,张文名下各种费用余额为140387.56元。
但围绕这笔费用和房产的继承问题,张文家人却与跃进村七组产生了争议。
村组拒绝证明亲属关系
认为老人是“五保户”
2019年8月1日,经张娟申请,龙泉驿区人民法院作出(2018)川0112民特28号民事判决书,宣告张文死亡。
在这之前,张文的亲戚曾多次找到村上协商,询问这笔费用和房子的继承问题,但遭到村里拒绝。陈民说,由于村里否认张娟和张文的亲属关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众多血缘亲属签字按手印,确认了与张文的兄妹关系。

老人家属联名签署的“情况说明”
2020年4月,这起“遗产纠纷”在龙泉驿区人民法院十陵法庭开庭审理。据陈民描述,在庭审过程中,被告跃进社区和跃进社区七组表示,他们自1976年起就在照顾张文,给其五保户待遇,可对于这“五保户”的说法,陈民予以否认。
“按照五保的标准,就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可这些我舅舅一个都不需要。”他说,张文虽然是聋哑人,但具备劳动能力养活自己,不需要村组“保”吃住;每个月有将近700多元的养老金,还有亲妹妹、亲外甥和堂兄弟的接济,不需要村组保穿;有自己的房屋居住,不需要村组保住;身强力壮、常年不生病,不需要村组保医;最后他自己走失,也不需要村组保葬。
在法庭向龙泉驿区西河镇政府调取的《2007年龙泉驿区西河镇五保户第二季度供养经费发放花名册》、《2008年龙泉驿区西河镇五保户第一季度供养经费发放花名册》中,张文虽然登记日期为2003年8月1日,但是对于该证据,陈民和张娟却认为,张文从未在2003年8月1日签订《五保户供养协议》,从2003年8月1日至其走失,未享受过五保户的待遇,在2004年转为城市居民户口后,也失去了成为五保户的资格。
而对于跃进村和跃进七组表示的对张文的“照顾”,陈民承认,在张文的一生中,确实多多少少受到了跃进社区和跃进社区七组的帮助,“比如,他们确实在逢年过节时,给舅舅送过被子、粮油等物品,也垫钱为他拍过身份证照片,在他走失后,还组织村民寻找,这些我都不否认。”
双方就张文是否属于“五保户”的问题,一直僵持不下。
官方回应:
从未说过他的遗产是要收归村上
2020年8月6日,记者也来到龙泉驿区西河镇跃进社区。在走访中,依稀有部分经历过当年跃进村改为跃进社区的老年人表示,听说过张文的失踪以及遗产继承问题,但具体情况不清楚。
此前,记者与跃进社区七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告知,并不是说张文的遗产就要归于村组,而是因为对于张娟与张文的关系,村组并不认可,“他有个亲妹妹,但是这几十年都没扶养过他,一直都是村上在管。”
而现在存在争议的张文14万元财产和一套安置房,属于分房子的时候村组花钱,用“退费入保”的方式买回去的,因此,不管是当时的村组还是现在的社区,都曾经照顾过张文,并且代管他的社保养老金等费用。
与此同时,记者也来到了西河镇跃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当天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去处理拆迁事宜,并不在社区。
通过电话的方式,记者联系上跃进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方在电话中告知,对于张文的遗产,自始至终村上都没有说过要收回来,而记者询问是否可以进一步了解这起遗产纠纷的具体情况时,该负责人谢绝了采访,称需要联系政府的宣传部门。
(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聋哑老人走失几年后养老金照发 家属与社区因遗产纠纷打官司:我舅舅咋成了“五保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