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市、蒲江县污水溢流视而不见,河长制形同虚设

四川在线
关注四川在线记者 殷鹏
4月2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成都崇州市、蒲江县污水溢流视而不见,河长制形同虚设被点名曝光。通报内容如下: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都市督察组进驻前后,对成都市一些区市水环境问题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人员发现成都市崇州市、蒲江县一些地方生活污水长期溢流、直排河道,个别污水处理设施长期不正常运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河长制形同虚设。
一、基本情况
黑石河六支五斗渠全长7.8公里,自崇州市崇阳街道龙门中街进水闸起水,经智能应用功能区至金鸡垃圾中转站旁汇入西河,全长约7.8公里;黑石河六支附五斗渠自崇州市学苑南路起水,经滨河路于金鸡垃圾中转站上游约100米汇入西河,全长约4.7公里。

松华社区右岸污水处理站外污水溢流
蒲江县寿安街道松华社区右岸污水处理站于2017年建成投运。服务人口286户,设计处理规模150吨/日,采用AO接触氧化处理工艺。该污水站纳入2020年“蒲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整改项目”,于2021年1月14日改造完工,改造后执行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26-2019)中的一级标准。
二、主要问题
(一)整改不力,敷衍销号。2017年,崇州市将黑石河六支五斗渠等主城区4条河渠的10段黑臭水体纳入整治工作,应于2018年全面完成;成都市水务局于2020年1月20日进行了黑臭水体整治验收销号。2020年4月,四川省长江经济带集中排查整治再次发现黑石河六支五斗渠西河存在生活污水排放的问题;2020年6月17日,崇州市水务局对该问题进行了验收销号。2021年2月至3月前期暗访发现,仍有多处生活污水直排五斗渠,上游断流施工无生态来水,治理措施未完全落实,水体依然黑臭,随即转办了该问题;2021年4月26日回访发现,问题仍未彻底整改。崇州市整改不力,黑臭水体问题反复,连续两次敷衍销号。

2021年3月4日附五斗渠内水体黑臭
(二)基础设施建而不运。蒲江县寿安街道松华社区右岸污水处理站长期不正常运行,设备运行台账却记录为“运行正常”。督察组现场开启污水处理设施后出水为黑色,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浓度分别为120毫克/升、41毫克/升、2.52毫克/升,分别超过排放标准的1倍、4.1倍、0.68倍。污水处理站20米外的管网出现污水溢流,形成黑臭水体,最终汇入临溪河。溢流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408毫克/升、60.9毫克/升、6.02毫克/升,分别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的19.4倍、59.9倍、29.1倍,属于重度黑臭水体。
(三)工作推诿,责任落实不到位。《崇州市六支五斗渠河长名单》明确六支附五斗渠属崇庆街道巡河范围,崇庆街道河长办擅自缩小巡河范围,工作推诿,履责不到位,致使六支附五斗渠宏业大道至入河口约1.5公里成为监管盲区。该段渠内淤泥发黑发臭,多处污水直排,每日约2万方污水溢流西河,彻底沦为纳污沟。

2021年2月24日五斗渠内水体黑臭
(四)河长制形同虚设,巡河不查河,查河不治河。督察组查阅成都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西河崇州段全长88公里,2020年以来,西河县级河长巡河19次,发现异常情况为0,两次巡河时间接近2小时,其余17次平均不足10分钟,最短仅1分7秒。2020年以来,蒲江县临溪河三级河长开展巡河199次,其中村级河长巡河134次,仅填报1起沟渠垃圾问题;长期存在的污水处理站运行不正常、污水溢流直排临溪河等问题,应发现而均未发现。此外,五斗渠经开区段镇级河长2020年以来巡河44次,其中2020年巡河30次,未满足每旬一次的频次要求;共6次发现有污水排入,但只报告,不整改,查河不治河,问题至今仍存在。
三、原因分析
崇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推进整治工作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成都市水务局、崇州市水务局验收销号审核把关不严,现场核查不清,工作敷衍,未把监督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崇州市委、市政府落实河长制不力,巡河不查河,巡河流于形式,敷衍应付。
蒲江县水务部门及寿安街道落实河长制不力,巡河流于形式,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寿安街道在日常运维污水处理站中,责任落实不到位,环保意识淡薄,长期不正常运行污水处理站,放任污水长期污染环境。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