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立 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红星新闻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今天(10月31日)上午,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召开。

今天(10月31日)上午,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召开。

现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

“川大风格、川大特色、川大气派”

大会上,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作了题为《六十华章 弦歌永继》的报告,结合纪录片介绍了川大考古一甲子的历程与收获,展现了川大考古学科的历史、传统、特色和发展。

现场,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曹萍教授宣读了四川大学关于成立考古文博学院的文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式成立。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代表学校致辞。王建国表示,四川大学考古学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学之一,早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三星堆的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附近农民发现的文物还保存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去年纪念三星堆发掘90周年的时候,我们还很荣幸地把我们馆藏的文物送出去展陈。”

王建国介绍,去年学校就已开始酝酿成立考古文博学院。他表示,四川大学有文理工医的综合学科优势,要使得川大的综合学科优势在考古文博学科当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建立起具有川大独特优势,或者说川大风格、川大特色、川大气派的考古文博学科,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川大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川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致辞。他认为,60年的时间,四川大学在考古学方面的贡献很大。“西南考古学所有的基础,是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西南考古人建立的,写巴蜀文化、写巴蜀考古的书,都离不开四川大学的成果。”

他也提到了川大对三峡工程的贡献。“当时有70多支队伍在三峡进行考古工作,主力或者说最有情感的是四川大学的或者川大毕业的校友。”他表示,整个三峡的研究对中国考古的研究有积极作用。

提到川大考古,就不得不提西藏考古。宋新潮表示,“我想了一下,西藏地区的考古工作,基本上都是川大的校友。”

在宋新潮看来,四川大学考古的历史是辉煌的,“不是一个方面,是一个方面军,代表了中国考古学的川军,有自己的品性,有自己的成绩、有自己的方向。”

相关介绍:

四川大学考古学科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首批开设考古学专业的三所大学之一。

作为学科支撑重要技术平台的“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仅有的四个国家级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目前拥有考古技术、数字考古、石器分析等十个实验室。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校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拥有藏品八万余件,是博物馆学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托平台。

六十年来,四川大学考古学科长期以坚实的田野考古为基础,在中国西南考古、西藏考古、汉唐考古、宗教考古、美术考古、山地考古等领域形成自身的研究风格与学术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是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突出代表。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刘成梦 王拓 摄影报道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