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

聚焦德阳两会⑤丨从政府工作报看2023年德阳这样拼!

四川在线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聚焦主导产业,德阳积极开展集中招引和投资推介活动,投资120亿元的川发龙蟒锂电池新能源、投资100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投资150亿元的正威先进制造区域中心等6个百亿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数据显示,2022年,德阳共引进项目124个,总投资1051.3亿元,项目个数、投资额度创历史之最。

记者 曹凘源  摄影 王攀

1月3日上午,德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光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德阳2022年工作,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过去一年,德阳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果?新的一年,德阳又将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跟随川观新闻记者一起速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成绩与计划。

看成绩:

6个百亿项目签约落地,多项产业发展成果创历史新高

“我们千方百计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坚定把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切实稳住了经济大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政府工作报告》从同城融圈、投资拉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9方面全面总结2022年的成绩,记者注意到,在重大项目引进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德阳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2年,德阳在认真落实国33条、省30条等稳增长政策基础上,出台开门红“1+9”配套政策和稳住经济增长35条等措施,以政策张力推动投资发力。

聚焦主导产业,德阳积极开展集中招引和投资推介活动,投资120亿元的川发龙蟒锂电池新能源、投资100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投资150亿元的正威先进制造区域中心等6个百亿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数据显示,2022年,德阳共引进项目124个,总投资1051.3亿元,项目个数、投资额度创历史之最。

同时,为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德阳大力实施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计划。制造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10户以上,创历史新高,德阳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四川首批制造强市试点市。数字经济产业方面,“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西部智能传感谷、光大特斯联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总规模达1300亿元,其中核心产业产值达362.5亿元,较往年增长6%。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粮食产量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均有所增加。

此外,德阳持续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和城乡融合,白鹤滩水电机组等一大批创新成果涌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城镇化率提升至58.2%,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伴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功能优化以及民生服务提质增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稳步发展。

看行动:

实施“五大战略”,突出重点任务力争早日“重返前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德阳的关键一年,更是德阳建市四十周年。面对“三期”叠加的考验与机遇,德阳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去年年底召开的德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德阳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德阳现代化建设,并提出全面深化“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将“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作为2023年的工作计划写进报告。

具体如何去做?报告提出,德阳要深入实施同城融圈、工业强市、县域进位、文旅争先、乡村振兴五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其中,在同城化建设方面,要加强德阳和其他市州在交通、创新、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跨区域协作,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都市圈合作新模式。围绕建设制造强市,德阳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落实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计划,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文旅发展方面,德阳将全力实施“1098”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提升德阳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

此外,报告中还明确了今年的几项重点任务,特别提出聚焦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比如推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在碳基能源、氢基能源等领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等举措,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同时,还将同步推进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平安德阳建设,厚植区域竞争优势,并在政治建设、法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发面同步发力,为德阳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