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全球圈粉,照顾大熊猫、放牦牛,四川入境游花样也太多了!

四川在线
关注川观新闻记者 尹梦奇
去年,还在维也纳留学的秦茂发现了一件“怪事”:他的匈牙利房东已经连续好久没来收房租了。
原来,秦茂的房东当时正忙着来中国旅游——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他和朋友们就一起来上海和广州,各玩了一次。把匈牙利房东“吹来”的,正是国际互联网上掀起的一股“China Travel”风。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数据,2024年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匈牙利房东的经历,给了秦茂灵感。站在入境游新一轮的风口上,去年7月,他创立了“Chengdu Explorer”这个入境游服务机构。作为一名四川人,秦茂至今已经参与带领数千名境外游客走进自己的家乡。
所以,踏在China Travel全球圈粉的热潮上,在文旅大省四川做外语导游,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境外游客体验功夫茶。受访者供图
玩出新花样:
不管是停留10小时还是玩几天,都不会“白来”
“我们现在还来不及做3月份的推广,但已经有100多人前来咨询我们下个月的旅游产品了。”秦茂最近有点忙得不可开交。
他告诉记者,每年3月中旬至8月份,是四川入境游的旺季。但过去两个月,即使处于淡季,他们机构每月仍然保有30至50个团的客流量。
“作为一家独立机构,我们的旅游产品主打‘小而美’的切口,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秦茂举了一个例子,“都江堰—青城山”是成都周边的经典一日游路线,但是在他们团队的手下,经典也被翻出了新花样。
比如,参观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都江堰基地时,他们会向境外游客介绍这是大熊猫的“海关”——因为不少大熊猫都是从这里出发,开启旅外生涯;在参观青城山时,则会告诉游客这里是《功夫熊猫》的取景地,并带领他们上一节功夫和太极的体验课,自此开启一段“功夫熊猫之旅”。

境外游客体验熊猫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创新深度文化体验,是入境游产品开发最具想象力的环节。秦茂介绍,在青城山,境外游客可以通过体验焚香、祈愿、冥想,感受道教文化重要角色——“道士”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除此之外,在川西地区旅游时,他们还会带领游客走进藏民家里,参加藏式婚礼、一起跳锅庄舞,甚至还会帮助当地藏民放牦牛、干农活。
当然,作为一个世界级IP,大熊猫依然是四川入境游的“主角”。“我们机构共推出了8个和大熊猫沾边的旅游产品。”秦茂介绍,其中游客可以在都江堰基地体验大熊猫志愿者,当一回大熊猫“铲屎官”。
与此同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际中转业务的持续升温,也给四川入境游带来了新的变化。
不久前,一对意大利夫妇在成都落地,预计在20个小时后转机去悉尼。他们原本只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去看看熊猫。最后,在秦茂的陪伴下,短短1天时间内,他们不仅吃了麻婆豆腐,还逛了人民公园。“除了大熊猫,成都原来好吃又好玩!”离开时,这对意大利夫妇这样说。
如何在四川度过中转的一天?秦茂和团队给出了四川入境游的一份“压缩包”——也就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带游客打卡最经典的点位。例如,如果中转时间只有10个小时,那就从天府机场到熊猫基地、锦里、宽窄巷子转一圈;如果时间能有1天,就带他们去参观乐山大佛和熊猫基地。
“让每个人都不‘白来’。”秦茂表示,不管只是中转路过,还是专程来旅游,希望每一位境外游客都能在这里留下美好回忆。

境外游客体验采耳。受访者供图
不只是陪玩:
做入境游业务面临很多难关,但也获得不少乐趣
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考虑入行外语导游。打开社交媒体就会发现,现在似乎只要会一门外语,人人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甚至有人戏称,这就是个“陪玩”职业。所以,在入境游热度的助推下,外语导游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吗?
实际上,外语导游并非“蓝海”行业,反而一直很“卷”,目前老牌旅行社依然占据着这项业务的近半。如果说,灵活多样的旅游产品,是提供入境游服务的独立个人或机构的优势,那么建立稳定的客源渠道,却成为劝退他们中很多人的“难”。
秦茂是市场营销专业出身,另外有2位核心团队成员则曾长期从事海外推广业务。所以他们结合专业、延续思路,通过社媒推广、KOL达人激励、B端合作、付费投流等方式,跨越了稳定客源的难关。
“前期我们会在社媒上投放一些产品相关的视频作品,通过测试作品的流量数据,确定什么样的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之后,我们会根据此前的测试结果,开展产品调研、路线开发,以及完善配套服务。”秦茂表示,产品研发是整项业务的关键环节,其中需要考虑的事情实际有很多。
“当然,我们的运营思路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他认为,不过一些想法是共通的:首先,就是要找准自己的长处,也就是自己所在城市地区的特色。其次,是要发现境外游客的“短处”,也就是什么样的内容是他们平时最难接触到的。
例如,东南亚游客更喜欢川西的雪山草原,一定程度是因为东南亚有很多海岛国家,平时不容易看到这样的景色;相反,来自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游客,因为阿尔卑斯山的存在,所以对这样的景色没那么“感冒”,反而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我们下一步还打算开发更多‘非遗游’产品。”度过第一个“非遗年”后,秦茂有了新的想法。“作为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四川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文化资源。我们也会据此开发更多产品,让境外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四川。”他说。
“Happy Chinese New Year”······就在今年春节,秦茂收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短信。这些发送短信的人,都曾在他的陪伴下走进四川。
对于自己现在做的事情,秦茂一直认为,这是个要求细致、充满挑战的活路。但同时他也觉得,自己总是能在和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互动中,寻找到很多乐趣。
热爱旅游的秦茂,足迹曾经遍布全球各地。如今,他决心要把自己家乡四川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