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家庭教育

孩子啃指甲、咬铅笔……“小毛病”背后你不知道的原因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所以,啃咬东西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说到啃咬东西,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家宝贝有这方面的习惯,除了啃指甲、咬手指,有的孩子还会咬嘴唇、咬嘴上的皮。

有的不咬自己,但是会咬被角、咬铅笔,咬一切顺手的东西。

3岁前的孩子爱啃咬,是在通过嘴巴来感知认识世界,属于正常的‘口欲期’探索。

但是,3岁以后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则有可能是‘口欲期停滞’。

也就是说,是孩子没有成功度过这个心理发展期,或者度过了,但因为外部压力或刺激,导致孩子的心理退行回这个时期。

所以,啃咬东西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有可能只是教育不当,形成的坏习惯。但也可能,是一种由心理原因导致的行为障碍。

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在上小学前,多多一直都跟爷爷奶奶生活,去年才被爸妈接到身边。

回来后,多多妈发现孩子有个毛病,没事就喜欢咬东西。

在家睡觉时,喜欢咬被角;去了学校没有被角,就喜欢咬衣服。

虽然逮住一次批评一次,可孩子就是不长记性。

光是上个月,她就发现了好几次,孩子衣服被咬破、拉链被咬坏的现象,就算爸爸打了几次,都不管用。

带去检查,钙铁锌各项都正常,医生建议转去心理门诊。

最后通过心理量表的检测和心理医生的面谈,才发现,孩子不仅焦虑、情绪低落,而且还低自尊。

因为从小父母陪伴少,孩子安全感不足,且回避人际;回到父母身边后,新环境的不适和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再加上不同程度的批评、否定,最终,形成了负面强化,导致恶性循环。

强烈的紧张和压抑,让孩子内心情绪无法纾解,也得不到情感上的抚慰,不知不觉就用咬东西来自我排解、转移注意力。

这一系列的啃咬类行为障碍,一般都是在儿童期发病率最高。

究其原因,大多是情绪的紧张、压抑造成的:

比如说夫妻二人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的陪伴、关注度不够;受其他事件的影响,如考前焦虑、受到恐吓等。

都会让孩子因焦虑、紧张而啃咬东西。

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啃咬’动作,能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属于一种‘行为退化’,能让孩子抑制焦虑、暂时心安。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原因,再来‘对症下药’。

身体的“求救信号”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啃咬’的行为,都是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没事喜欢咬来咬去,除了本身习惯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孩子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事实上,孩子3岁以后还喜欢啃手、咬被子,有可能是体内缺锌、缺铁等原因。同时,还会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挑食、不爱吃饭的症状。

又或是感染蛔虫所导致的‘异食癖’,比如说,喜欢到处乱咬,包括吃头发、指甲、墙灰、纸屑这些东西。

啃咬指甲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跟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体质更差,也更容易生病。

同时,在换牙期间,最容易出现反颌现象,如果长期啃咬,就容易形成‘地包天’,出现包括牙齿松动、生长不整齐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

发现这类小毛病时,爸爸妈妈们就要看看,是不是孩子的身体出现问题,最好是去医院做个检查。

还有很多人说,如果孩子有啃手、咬铅笔等怪癖,可以在咬的地方涂黄连水、辣椒水或风油精,他们感到了痛苦,就自然不会这样做了。

事实上,这种‘厌恶疗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是直接涂抹在孩子肌肤上,那么很可能对孩子皮肤造成伤害,而且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变性惩罚,效果有限容易反复,还有可能让孩子啃得更厉害。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

■适当进行正面引导

当孩子吸手指、啃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孩子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然后用温和的方式说明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带来的后果。

如通过显微镜或者绘本,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手上有很多“细菌怪”,告诉孩子手指甲上有很多细菌,吃进嘴里容易生病。

只要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是可以纠正的。

■寻找替代物,转变不良行为

及时转移注意力比反复唠叨更有用,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一个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

针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件其他的事情,替代吃手啃指甲的行为活动。

比如“宝贝,帮妈妈把XX拿过来”,或者和孩子做一些需要用双手进行的游戏,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定期修剪指甲

家长要定期修剪孩子的指甲,因为当指甲折断时,会导致指甲粗糙和倒刺,加重孩子咬指甲的冲动。

■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除了针对吃手、啃指甲行为本身,对于因为感到寂寞和情绪压力而吃手的孩子,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轻松的氛围。

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纠正之路也需要自然过渡。记住,物极必反,没有孩子是在粗暴的强制中变好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