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家庭教育

孩子张嘴就“不” 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前几天吃饭时,麦克我对面刚好坐了一个二三岁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刚开始,小女孩边和妈妈说笑,边自己认真吃饭。

谁成想还没1分钟,小女孩就开始各种调皮捣蛋,除了吃饭什么都干,一会摸摸墙,一会摸摸自己耳朵。。。。。。

妈妈也察觉到了孩子的不认真,开始各种哄,而小女孩则张口闭口就是:“不!我不!就不!”

看到这,是不是顿时觉得非常的熟悉,你家宝贝也经常在家跟你这样唱反调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为啥总爱说“不”,跟父母对着干?

为什么孩子张嘴就说“不”?

很多妈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之前乖巧的宝宝怎么突然之间就开始叛逆了呢?

其实,这只是宝宝自我意识敏感期来了。

人生有三个叛逆期

—宝宝叛逆期:2~3岁左右;

—儿童叛逆期:7~9岁左右(儿童在这个时期常常被恼火和不理解的父母不合理地打骂);

—青春叛逆期:12~18岁左右(若控制的不好,“坑爹”的事情常常在这个时期发生);

这个宝宝自我意识敏感期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 强调“我的”

孩子强调“我的”,原因在于他发现了,我是我,你是你,大家是不同的个体。

◆ 爱说“不”

“说不”是孩子自我意识体现的途径,并不意味着真叛逆。就好像我们大人说不一样,也是表达自己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最渴望的事应该就是“自己做主”。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开始跟你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就是成长,父母有了这个认知后,就能接受孩子的这种变化。

聪明的家长这样应对!

那对于这个阶段爱说“不”的孩子,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呢?麦克有几个小方法和大家分享下。

01尽量放手

当宝宝拒绝帮助,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很多情况下,爸爸妈妈都可以尊重宝宝的意愿,满足宝宝独立自主的需要。

比如,宝宝想要自己吃饭。虽然他的动作可能会不熟练,会洒得到处都是,甚至会打碎碗碟,还是要允许他自己吃。

爸爸妈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一旁有技巧地鼓励和提醒:“哇,宝宝知道慢慢地舀饭,不让饭洒出来,真棒!”

还可以亲自示范,不过要注意重新去拿一个勺子。因为试图拿宝宝的勺子过来示范,很可能会引起一阵狂风暴雨。

0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要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慢慢地建立自信,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的话家长的提问是需要讲究技巧的。

例如你想让孩子喝奶,你可以让他选择“是现在喝奶呢还是5分钟后喝奶呢?”再比如“该睡觉了,你是想抱着小鹿睡觉还是想抱着小猴子睡觉呢?”

通过A/B的选择,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更愿意接受的。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能很好地执行。

03尊重孩子的想法

宝宝有时并非在刻意反抗,挑战家长权威和底线,他只是想表达自己有权利否定一些事情!那么,家长就要在要求宝宝做事情的时候,学会倾听和尊重他的想法。

假设宝宝“不要”的内容可以接受,不妨按照宝宝说的做,并且告诉他原因,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并非在用权威压制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而家长之所以改变原来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他无理取闹了,而是因为公正!

当然,一些原则性的是非,家长是不可以退让的。

04控制自己说“不”的频率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爸爸妈妈每天对孩子说的话里面充斥着“不”这样的词时,久而久之,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说“不”。

因此对于不涉及安全的生活中的日常情况,我们要谨慎使用“不”,与其说”妈妈刚拖完地,不要在地上跑”,不如说“我们现在都要慢慢地走,因为妈妈刚拖完地,地特别的滑“。与其说“不要拿着笔在墙上乱画”不如说“妈妈给你拿张纸,你可以在这上面画画”。这样的方式是更容易让宝贝接纳的。

总的来说,对于孩子总说“不”这件事上,有一个基本态度是:我尊重你,所以我不强迫你顺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事事顺从你。

05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教育孩子的核心在于对自己的教育指导,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当家长自身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产生良好的家教氛围,这种氛围就会像阳光、雨露一样,使孩子得到沐浴滋润,从而茁壮成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