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科学

住你家的这位“科学家” 刚出生时就懂量子物理学了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很多中国家长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叫宝宝的量子物理学?我自己都不懂量子物理学,宝宝怎么看得懂?难道西方的小宝宝生下来就懂科学?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出生后,在facebook上晒图并分享了自己给女儿准备的第一本绘本——《宝宝的量子物理学》。

很多中国家长看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叫宝宝的量子物理学?我自己都不懂量子物理学,宝宝怎么看得懂?难道西方的小宝宝生下来就懂科学?

不论东西方,每一个宝宝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科学始于好奇,而孩子恰好有着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见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要伸手去拿、去摸 ,甚至放在嘴里尝一尝;他们对每一个问题都想寻求答案,特别爱问为什么……

“妈妈,为什么天会黑?”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爸爸,为什么金鱼不闭眼睛”

……

和科学家一样喜欢动手操作

孩子们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观察和比较各种事物,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孩子总能在“玩”中学会很多:1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在观察、动手摸索过程中学会玩具的正确玩法;稍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在海边玩沙子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往沙里加水,沙子会变得更好堆砌……

世界量子物理的权威,麻省理工的赛斯。劳埃德教授认为:“虽然量子物理很多人没法理解,但新出生的婴儿恰恰是最能理解量子物理学的人。”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儿童的行为,就会发现儿童的“主动探索”、“提出疑问”“尝试想像”、“重复操作”“、乐于表现”等特质,正如同科学家运用的“观察”、“假设”、“推论”、“实验”、“沟通”等探究方法。

看到这里,就需要家长反思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行为扼杀掉这些小小科学家呢?

“你一天到晚哪来那么多问题,快睡觉!”

“别随便乱摸乱碰,多脏啊。”

“没有为什么,必须听我的。”

……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科普学校”

闲时间,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例如去动物园,了解动物的种类、习性等;去农场让孩子亲自动手种植、采摘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不过想更好的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家长还需助一臂之力。

A。 培养孩子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大自然中多引导孩子观察,当孩子发现什么不同时,鼓励孩子描述出来。

比如孩子摸到一个水果,家长可以问:“这个摸起来怎么样”,还可以拿两个差异很大的蔬果,让孩子做对比、谈感受;

去公园见到一朵花,让孩子停下来闻一下,问问“这朵花闻起来如何?”小孩子一开始不懂“闻”这个概念,家长可以夸张演示,深吸一口气闻,作为示范。

B。 让孩子比较和归类

在动物园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比较:“宝宝你看,那边有一个很大的河马,还有一个很小的河马,你喜欢哪一个?”

做归类,“这个双孔鱼和小弓鱼都属于鱼类;眼镜蛇和大蟒蛇都属于爬行类……”

比较大小、轻重、多少,把相同和不同的区分归类,这些都是最基础的早期科学思维能力,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提问培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