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科学

袁隆平 一个由高知母亲养出的伟大“农民”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已经88岁的袁隆平通过视频发表得奖感言,说自己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我们每日的热点总被娱乐圈占据着,从“王思聪吃热狗”到“周杰伦戒奶茶”,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有意无意的吸引着我们。

于是最近一条重大新闻,被很多人忽略了——

2018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袁隆平荣获未来科学大奖。已经88岁的袁隆平通过视频发表得奖感言,说自己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袁隆平这个名字,我想所有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曾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因为,他研发出无数科研成果,为全人类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因此,去了解袁隆平的成长故事,对于每一个孩子及父母来说,都是一件极具教育意义的事。

袁隆平,并不是农民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照片也总出现在水稻田间。于是很多人认为他应该是农民出身。

其实袁隆平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曾经谈到自己的家庭:

“我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在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他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孙连仲的器重,做了这位上将的秘书。再后于1947年底调到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做事务科科长。”

“我母亲早年在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读高中……我的英语是我母亲发蒙的,很小时我就跟着她念,后来上学,我的英语课从来不复习就都是高分,我觉得很容易,因为我有基础。”

“我家虽然祖籍是在江西,我自己却是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因为生在北平,便取名“隆平”。当时,我的姨妈华秀林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长。。。。。。”

良好的家庭条件,再加上袁母很重视子女教育,使得袁隆平从小就有很多闪光点,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英语基础

袁隆平说:“我母亲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到她良好的熏陶。很小时我就跟着她念:This is a book。 How are you。。。。。。”

袁隆平青少年时期是在汉口博学中学度过的,博学中学是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教会学校。

重视英语教学,是教会学校的特点之一。不但英语由外国人教,物理、化学也是外国老师用英文讲课。在那种几乎全是英文的学习环境中,当时袁隆平就达到了看英文电影百分之八九十都听得懂的程度。

良好的英语基础让袁隆平能自如地在国际学术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诸如学术讨论会、合作研究,并用英文进行技术指导和宣读论文等等。

2017年7月,已经是87岁高龄的袁隆平在“雁栖湖论坛”中,以流利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演讲视频一经上传网络,立刻引起众多网友的热切讨论,大家都对袁隆平的英语水准表示惊叹。殊不知,这是袁爷爷从小就打好的基础。

独立思考的能力

袁母很喜欢给子女读书,在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

后来,到孩子们能听得懂故事时,袁母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听。袁隆平在5个兄弟中是最爱动脑筋、爱提问的。母亲便常常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被誉为“袁隆平院士最认可、迄今最权威、最厚重的袁隆平传记”——《袁隆平的世界》中,曾描述:

袁母给幼年的袁隆平讲故事时,“从不给孩子标准答案”。当讲到囊萤夜读的故事时,二毛(袁母对袁隆平的爱称)问那些萤火虫去了哪儿?母亲不吱声,让二毛自己去琢磨。

《袁隆平的世界》的作者陈启文说,“袁母最可贵的就是不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她给孩子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在多种可能性中他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这让她讲述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创造性和寓意无穷的延伸。”

因此,在那个一切向前苏联看齐的年代里,爱思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袁隆平却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米丘林(前苏联农学家)学说的致命缺陷,“从1958年起,我觉得还是应走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的路子,那才是真正的科学。”

当袁隆平将目光投向杂交水稻这一领域时,国际权威科学家也已对其宣判了死刑: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无优势。这时,如果谁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可袁隆平却没有被权威专家的判断干扰,而是观察、实验,自己寻找答案。

不畏权威,独立思考,使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一次郊游,种下梦想

袁隆平之所以选择学农学,也与袁母有关。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母亲带他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

母亲牵着他的手,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美极了。

“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袁隆平如是说。

选择大学时,袁隆平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隆平一生80%的时间,都是在农田度过的。从意识到天然雄性不育稻的那天起,他就过上了犹如大海捞针般的搜寻生活。

就连最懂他的妻子,都曾忍不住问他:“你这样长年累月地大海捞针,难道就不感到厌烦吗?”

他回答妻子:“只要能深入不懈地追究下去,我就可能成为第一个告诉世界这个秘密的人,让无数中国人免于饥饿!”

袁隆平说到了,也做到了。杂交水稻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

2015年,袁隆平在写给母亲,题为《妈妈,稻子熟了》的一封信中写道:

“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感谢袁母(华静)在幼年的袁隆平心里种下一粒“种子”;更要感谢袁隆平先生六十年如一日,一头扎在地头工作,为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不懈奋斗!

正如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的评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作为父母的我们,又会在孩子的心底,种下怎样的“种子”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