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是什么?爸妈有必要知道

综合
关注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国古典舞获得了许多家庭的青睐,成为孩子学艺术的首要选择,尤其是家有女孩的家庭。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古典舞汇集了古今数百种舞蹈的韵味,富有创意且富有寓意。然而什么才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呢?
谈及古典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身韵”。从字面上来理解,“身”寓指身段身法,象征古典舞的外在肢体表现;“韵”则代表韵律,指的是古典舞与其他舞种不同的内涵韵味。古人言“无韵则神死”,充分体现“身韵”对于舞蹈艺术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古典舞。因此,我们将“身韵”称为艺术形式的表演灵魂。今天,我们将从“身韵”的四个方面——行、神、劲、律,依次揭晓古典舞的精髓所在。
形
“形”是舞蹈形象外化的基本要素,也是舞蹈艺术表演的主要支撑,作为作品寓意和艺术美学之间的媒介存在。简单来说,你可以将“形”直接理解为舞者的肢体动作。“形”的重要功能在于,通过动作/形态的掌握表达作品的深意。中国古典舞动作重于体现在“拧,倾,圆,曲,仰,俯,翻,卷”上,这对舞者肢体的力度/柔韧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优秀的舞者还将朝着“形神并济”的方向发展。
在孩子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就以下方面帮助孩子进行“形”的训练: 孩子的静态动作必须有美感,姿态挺拔优美;孩子的神态变化和动作转换要顺畅,过渡要自然,这也将帮助孩子提升“拿捏”水平;注重动静变化的过渡,保持其转变轨迹的自然。
神
如果“形”是指外在部分,那“神”就是古典舞的内在部分了。“神”来自舞者的心理动态,中国古典舞蹈对“心”“神”“气”有严苛要求,要求舞者必须做到“心随意懂、意气相合、气定力足、力定形邃”。
舞蹈中一向引为公式的“动律元素”是一种以“圆”作为主要动作轨迹的运动,这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要求,而是要舞者用意念来决定舞蹈呈现中的呼吸和神态。神态包括眼神和气道的控制。家长们都知道,我们视眼睛为思想表达的窗口,所以眼神的收放掌控除了要依靠眼球运动,还要依靠内心思想。所以我们在辅导孩子进行身韵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都应该注重对心神气韵的培养。
劲
当孩子能够有效掌握“形”和“神”,那么就可以对舞蹈的动作力道、韵律、节奏进行训练了。“劲”可不是让孩子使大劲,而是“使巧劲儿”——主要是舞者在动作幅度、变化速度、力道控制上对“劲”的应用。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这个分寸,作品的感染力将得到有效强化,作品也会成为引观众入胜的艺术呈现。
“身韵”除了训练舞蹈表演者的动作外,还要讲究力度规律,包括节拍轻重、快慢、动作时间长短、音调高低等,这些与紧密相关的因素直接影响到舞蹈的最终呈现,这也考验了演员对“劲”的拿捏和掌控力。不仅要在表演过程中把控“劲”的度,作品结尾时也尤其需要。我们一般看到的舞蹈结束时的“造型”正是对“劲”的使用,这让表演氛围被烘托至极致,也让作品精神在造型的呈现里被强化。
律
我们最后介绍古典舞蹈中的“律”。“律”代表舞蹈动作韵律感和动作规律,它影响着舞蹈表演的通顺流畅,我们一般使用“正律”、“反律”两种规律形态。“正律”指与人体动作变化的常态规律一致的规律,其动作轨迹圆润顺畅;“反律”则是违背人体动作变化的规律,比如欲后必前、欲倒先立、欲抑先扬……一般来说,“反律”比“正律”更具创新意义,更容易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这种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恰好展出了极大的反差美感,凸显了古典舞的美学价值。
古典舞蹈博大精深,绝不只是柔情一挥袖或一颔首。优秀的古典舞者需要用足够的耐心/努力/坚持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爸爸妈妈们,如果您的孩子热爱古典舞,请陪伴他坚持下去,因为古典舞一定是值得孩子坚持一生的艺术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