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品不需靠成人的眼光去解释

综合
关注
YMM成都米罗学科导师 沈雅旭
沈雅旭老师除了是一名美术老师,也是一位一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女儿的存在,让她更加喜欢看有趣的绘本、关注育儿方面的书籍,也让她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格外的重视。作为艺术启蒙课程,加强孩子的艺术兴趣与动手能力的米罗小小班,沈雅旭老师已经任职超过三年,对于米罗小小班的教学她有独到的看法。
绘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沈雅旭老师眼里米罗班每一位孩子的创作都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就像艺术大师胡安·米罗一样,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这是人类源自心灵最初的画作!
这个时期的幼儿尽兴涂抹,笔下的“作品”没有具体形象,纸上只有各种各样的线。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胡乱涂画,其实这是这个阶段幼儿绘画的真实体现,不要求他们画出具体的形态,只要他们动手画画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学生作品
研究数据表明: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接受艺术教育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的只占7.2%。

▲学生作品
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始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简笔画!太阳、小草、白云、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没有天赋、学不会、画不像!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家长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2-4岁的宝宝们在米罗小小班能有一个创造性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才华是令人值得开心的事情,这对于他们在未来创造性的探索中是非常有益的。
米罗班孩子的作品不需靠成人的眼光去解释,认真去看他们的画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