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艺术

学钢琴 兴趣和天资都不重要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儿童自然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家长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很多家长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热情很高;可是一段时间以后,热乎劲过去了,练琴越来越不用心,进度也不理想。如果放弃,半途而废太可惜;如果继续,又担心强迫孩子学,效果也不好。来听听钢琴家刘诗昆的回答,道出了多少钢琴老师的心声!

儿童自然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家长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写作业没有兴趣怎么办?家长一定不会说“不想写就别写了”,大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还要好。在这些方面,家长的办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孩子的学琴,就没有难题了。

我个人观点,学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坚持学下去的,学了一段不愿学是正常的。(钢琴对开发孩子的智商情商的好处此文不再赘述)孩子不愿意学,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从来都不是娱乐、消遣或游戏。我要对学琴孩子的家长说:学琴是学业,就像孩子去上学、去完成作业一样。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因此我说不愿意弹琴的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家长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孩子就能学得好;相反,家长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学习,就无法保证了。

那么问题来了,强扭的瓜能甜吗?每天半小时就够了?

“没兴趣学不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成年人成就一项学业,没兴趣就不可能学好,但孩子可不是。不能拿成人的思路套孩子。我对家长说,要用鼓励、引导、奖励,适当加入威严、强制的手段,让孩子学下去。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比有兴趣的孩子学得差,有兴趣的孩子也不比没兴趣的孩子学得好,关键是用在学琴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分别。

每天半小时,我认为差不多了。我小时候开始学琴,每天弹45分钟吧,我父亲是比较严格的,弹琴不认真,也会挨打。3岁小孩子不懂什么前途、理想,大人让弹就弹呗,弹到10岁获得全国冠军的时候,也不懂得把成绩和理想、前途一类的结合起来,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你知道吗?天资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家长普遍关心两个问题是——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我孩子的手够不够大?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先简单告诉家长一个概念——钢琴不是给世界上少数、极少数超大手预备的,钢琴不是给超音乐天才学的,钢琴是给千千万万人学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学,只不过手偏大一点儿,优越性更多一点儿罢了。关于天资问题,我并不否认,音乐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乐家。但这并不等于说普通的人就不能学钢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够正常学钢琴,而且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学琴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不是成什么“家”。

学琴的孩子将来干什么成什么

弹琴就像在车间里干活,是一项既艰苦,又枯燥、乏味、苦闷的工作,与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废,莫如事先看清楚这一点,并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长),不断督促孩子学成。

弹琴又像是拍电影,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自然是赏心悦目的事情,然而拍电影的过程又是极度乏味甚至痛苦的。因此他主张家长在孩子不愿意学的时候,“也得让他学”。因为学琴特别能够锻炼意志,学琴的孩子将来干什么成什么。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