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早教学前

家长 你真的听懂孩子在说什么吗?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瑞思博士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听懂了自己的指令。

如果孩子像成人一样,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知,孩子一定有很多委屈要说。

你是不是常常在烦恼?

孩子不肯好好吃饭、不肯早点上床睡觉、常常因为要求没能得到满足而哭闹不止……

各位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常常会觉得,无论精神鼓励还是物质奖励,说尽了一切能说的,孩子就是不听话!?

可你确定说明白了吗?

是不是每次都以“他(她)还小”来看待孩子,以至于总是忽略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他还小,能懂什么?

他还小,都是胡乱说的。

他还小,不会说出去的。……

正是因为父母抱着这样的观念去和孩子说话、沟通,以至于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家孩子不听话?”

那么,怎样确保和孩子能够沟通顺畅,确保他听到且听懂了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

帮助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建立。

作为妈妈,买菜是一门必修课,但是每次妈妈带上儿子跳跳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跳跳就在路上一直躁动不安。

妈妈:“跳跳为什么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呀?”

跳跳:“……”(说不清楚)

直到有次妈妈的零钱掉到地上俯身去捡的时候,妈妈才发现跳跳这个身高所看到的“菜市场的世界”是如此拥挤不堪,全是各种菜篮子及来来往往的腿。

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每一次“折腾”,才更能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只有当一个孩子被认真倾听的时候,他内心一定会感到满足,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是孩子学会以后他人合作、听从、遵守规则的重要原因,倾听,正是孩子自我价值感获得的第一步。

02

少说抽象的指令

多演示具体要怎么做。

当你希望孩子说话声音小一点时,只有当你先用“很小的声音”说这句话时,才能让孩子身体力行做到小声说话。

当你希望孩子站好时,那你自己首先就要“站好”给孩子看。

当你希望孩子不要玩电子产品时,那你自己首先就要放下自己的手机、Ipad。

家长的身体力行,比千言万语都顶用。

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

说话的时候看看孩子有没有把注意力投射在你身上,如果他并不是聆听的状态,那先要改变他的状态,引起他聆听的注意力。

孩子都是单线程任务系统,有时候孩子正在全身心的探索游戏之中,或者因为兴奋过度停不下来时,这种状态是啥都听不见的。

不要上来一声吼,吓他一跳,会让孩子很恼怒或者恐惧。这对流畅的沟通没有好处。

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很多时候,由于孩子词汇量的积累还不足,家长发出的指令往往不能够理解,孩子也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然后就“被”不听话了。

5岁前的孩子,尤其平时很少和父母说话的孩子,其理解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当你在抱怨孩子“说再多都不听”时,先问问自己:“我说的话让他听懂了吗?”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尽量多的拓展孩子的词汇量、定义每一件事物,反复提及、练习,让孩子渐渐领会更多的名词、形容词,也有利于他更好的理解大人对自己的指令。

瑞思博士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听懂了自己的指令。

实际上,他们听不见孩子的声音,也不懂孩子想要表达什么。 而听不见、听不懂的背后,就是与孩子越来越远的距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