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利遇上57年来最猛汛期 处变不惊就是这么淡定

四川新闻网
关注最近的四川盆地,好像破了个洞,雨水直往下“灌”,从7月8号开始,暴雨预警“天天见”。面临今年的特大汛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在发挥着她千年依旧的作用,治水护一方。

折耳兔/摄
从实拍图来看,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发挥着它的作用,将奔泻的滔滔江水有效分流,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所在。此时水位仅仅比以前高了些,完全不影响游客在景区游玩的心情。游客张女士说:“太壮观了!本来以为这里的水位会上涨严重,都担心景区关闭,会失望而归,但景区正常开放。顺利进到景区,就是想来看看面对暴雨、洪水,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怎样的情景,反正我是开眼界了!”

折耳兔/摄

折耳兔/摄
游客郭女士也感叹:“这水利工程真的是名不虚传,太厉害了!”
当然这次的汛期,朋友圈的朋友们也纷纷感叹都江堰水利工程泄洪的壮举。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何能起如此大的作用?我们来探究一下!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折耳兔/摄
▲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口,因它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宝瓶口成为无动力无需人看管的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
飞沙堰,鱼嘴,宝瓶口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没有水患之忧。
(图文由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