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本地艺事

成都博物馆新馆即将竣工 馆内不设停车场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在天府广场西侧,有个呈“金镶玉”造型的建筑物。它的外立面由一层金色的铜纱包裹,铜纱内则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既霸气又不失线条之美。

我打听

成都博物馆新馆好久开放?

在天府广场西侧,有个呈“金镶玉”造型的建筑物。它的外立面由一层金色的铜纱包裹,铜纱内则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既霸气又不失线条之美。

这是啥子建筑喃?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这正是成都博物馆新馆,目前外立面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软装,很快即可装修完毕。2月19日,记者提前探访了成都的新博物馆,它地上有5层地下有4层,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内有十多个展厅,将展出通史、民俗和皮影三大板块。不管是老成都皮影还是天府广场发现的石犀、汉碑,抑或是天回镇老官山发现的西汉漆器等文物,都将全部入驻。

有多大

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 是西南最大的城市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新馆位于天府广场西侧,是成都城市“会客厅”的组成部分。它的“邻居”——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四川省美术馆新馆已经在不久前向市民开放。

据成都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博物馆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博物馆。它分为南、北两幢楼,室内有5层地下有4层。该负责人称,博物馆高约37米,宽约160米,外观设计采用几何立面造型和合金铜加玻璃装饰而成,不仅是“史诗般的画卷”的杰作,更串联起了独特而有韵味的成都故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的外立面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从室内张贴的效果图可以看见,展厅的装修为仿古设计,各展厅根据展出的文物不同设计也不相同。

展出啥

博物馆分三大板块 要展出石犀、汉碑等重要文物

据介绍,博物馆的南楼主要为办公所用,北楼是对市民开放的展区。地上的5层均是各种文物展厅,地下的4层则包括文物库房、报告厅、设备间等。

走进博物馆大厅,可以看见正在装修的内部结构。在大厅右边,有三部观光电梯,可直达第五层展厅。每层楼的吊顶均均用木材点缀,看上去既稳重又复古。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木材中间,每隔3米多,就有一个消防喷淋,整栋楼的消防喷淋有数千个。

那么,新的博物馆将会展出哪些关于成都的历史文物呢?此前,成都市文广新局在做客“成都面对面”时曾表示,成都博物馆新馆将分为通史、民俗、皮影三大板块。因为成都博物馆新馆还挂了一个牌子,就是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皮影将是该博物馆一大看点。在通史板块中,天府广场发现的石犀、汉碑,天回镇老官山发现的西汉漆器、轰动中国医学界的人体经络髹漆人像等最近几年成都城市重大考古发现都将出现在其中。

安全高

既防地震又防地铁震动 安全系数“双保险”

防震方面,考虑到5·12汶川大地震对文物的破坏以及地铁2号线从建筑北侧地下穿过,为了减少地震以及地震震动对建筑及文物的影响,项目采用了橡胶隔震垫、隔震沟等多项建筑隔震技术,起到隔地震和隔地铁震动的“双隔作用”,是国内最大规模采用隔震措施的博物馆建筑。

不仅如此,建筑物外饰面大量采用建筑装饰用铜,是目前已知国内最大的铜材饰面单体建筑。外立面有2万块铜板,这些铜板和铜纱均来自德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四楼至五楼夹层,还有一个长100多米观景长廊,市民在此休息时,可一览天府广场的美景。

要注意

为避免汽车尾气破坏文物 将不设地下室内停车场

待新的博物馆建成开放后,市民最好还是乘坐公共交通来参观,因为博物馆不设地下室内停车场。记者了解到,博物馆不设停车场有两方面考虑。首先,是避免汽车尾气破坏文物。其次,怕文物被盗。

记者在现场看见,博物馆外的地铁出口已经修建完毕。无论市民是乘坐地铁1号线或地铁2号线,从天府广场西1出口出来后,即可抵达博物馆的大门。

未来,市民来天府广场再也不用坐在草地边上晒太阳了,以天府广场为圆点的500米范围内,已经成为成都乃至全四川新的文化会客厅。市民若想感受科技的魅力,可去四川科技馆体验。想看书,那就请到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对历史感兴趣,一街之隔的成都市博物馆新馆将张开双臂欢迎你。还想听音乐会,那就去锦城艺术宫或四川大剧院吧。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殷航 摄影 陈羽啸

文物小资料

石犀

2013年在天府广场出土,它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相关专家表示王毅表示,石犀的保存非常完整,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

汉碑

2010年在天府广场出土,它们一大一小,呈长方形。大的一块石碑高2.61米、长1.24米,小的一块石碑高2.37米、长1.1米,两块石碑厚度均达到40-50厘米,每块石碑均为4吨左右重。据了解,石碑上篆刻文字2000多个,远远超过了以往国内所发掘的汉代石碑,填补了汉代极为匮乏的文献资料。

西汉漆器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