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艺讯大观

非遗中国:剪纸艺术

新浪文化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剪纸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料整理编辑。 

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

剪纸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这门艺术在北方广为流传,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中国剪纸的技艺特色

在技法方面,剪纸主要分为:阴刻法,阳刻法,阴阳混刻法。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过去,这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中国剪纸的文字记载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阿斯塔那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麻料折叠型祭祀剪纸。不过从历代的典籍载记和文人的字行中,我们还是可以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唐·杜甫《彭衙行》

吴越践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五代《武林梵志》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 ——清《保定府志》

中国剪纸的主要流派

江苏 浙江 “江浙派”

江苏扬州剪纸,一言以蔽之为“百般变化剪出来”。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赏心悦目。

陕西、山东 “北方派”

陕西从南到北,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等。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广东、福建 “南方派”

“南方派”最有特色的样式应称莆田的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人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当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礼品花的造型也别的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爪丫儿的阿娜若舞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案,则更美观。

剪纸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因形象生动活泼,表现手法简洁,构图单纯明快,风格淳朴豪放,内容健康向上,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这块沃土之中。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剪纸正在以应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独特艺术形式,独树一帜,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