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城事关注

阿坝州黑水县:彩林勾勒美好生活 民宿点亮乡村振兴

新浪四川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推开木质大门就是宽敞的庭院,眼前是几方小小的田地,种着最爱的蔬菜和鲜花,远眺是圣洁的雪山,被日光倾泻披上一层金光。晨观日出、夜赏群星,秋游彩林,冬临温泉……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许多人拥有同一个梦想——在远离世俗之地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会八方宾朋,赏四时风月。

当大部分的人还在怀抱着这样的梦想时,小花已经把这样的日子过成了现实。2019年,从若尔盖草原返回成都途中,小花和先生偶然在位于黑水县的羊茸村驻足休息,“这里很安静,很舒适,好像就是我们在找的地方。”只花了一个小时,他们便决定租下山顶处的一幢房子,作为先生写生作画的画室。后来小花灵机一动,房子空着也是闲置,不如拿出来做民宿,既可以补贴成本,还能多认识一些朋友,寻找创作的灵感。

“我们的房子可能不如其他连锁的酒店宽敞大气,但我们这有最重要的一点——人情味。”有游客深夜到来,小花会提前准备,用美食和美酒抚慰游客舟车劳顿的疲惫;有星星的夜晚,小花和先生会在庭院里放映电影和天南地北的朋友喝酒聊天;天晴的日子,小花和先生会暂时放下未完成的家务活,带上吉他画板去太阳下写生,一坐就是一下午,神仙眷侣引得大家艳羡不已……朋友都打趣她的日子“一半是诗和远方,一半是刷马桶”。

位于羊茸村旧址的嘎尔庄园则是黑水县民宿的另一代表。在旅游扶贫建设中,羊茸村的村民从交通不便的高半山寨子迁出,定居在如今的羊茸哈德,留下的老房子大多空置。古格藏茶公司斥资收购村民的老房子,在六座藏式老宅的基础上,新建九栋藏式民宿,配置半高山藏茶茶窖,打造出以藏茶养生为特色的半高山旅游体验综合体。该庄园总用地面积200亩,预计建成后拥有约60间客房,将成为我国首家半高山藏茶民宿,可为游客提供高端藏茶文化民宿体验。

“这里四季有美景。春天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夏天绿树成荫,莺飞燕舞;秋天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无论何时到访,都足够惊艳。”嘎尔庄园项目经理王点辉介绍到。为了给游客更深度更丰富的旅游体验,除了住宿之外,嘎尔庄园还将打造高山美术馆、藏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主题下午茶、咖啡、书吧、会议室、红酒体验馆、观影室、特色酒吧、禅修空间等,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藏式度假和藏文化场景。“未来,我们还将打造悬崖酒店及温泉酒店,希望随着深度藏式生活体验和养生休闲玩法的陆续开放,能够提升景区影响力,成为客流汇聚的网红打卡热点。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周边农副产业消费,以及当地各种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虽然两家民宿的风格、规模、特色不尽相同,但他们恰好是近年来黑水县民宿产业发展的代表与缩影。近年来,在黑水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各村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以“一村一品”为目标,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亮点及民宿特色,既有效的避免了同质化,又充分发挥了区域优势,以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了群众收入,带领居民逐渐走上了富足、和谐、幸福之路。

康养羊茸:融合构建“旅游+” 畅通群众致富路

羊茸村原址位于高半山,交通不便、人居分散、地灾频发。2012年,县委、县政府秉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统规自建”的方式对该村42户村民实施了整村扶贫搬迁,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为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羊茸村按照县委“沟域经济”总体布局,立足生态资源和彩林景观优势,积极培育休闲观光、森林探险、康养度假等新兴旅游业态,分步推进民俗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聚集+康养度假+生活驿站两种模式,增强旅游造血功能。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获评“四川省特色森林小镇”“四川省百强村”“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此外,为合理规划旅游发展,成立羊茸哈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形成“支部+ 旅游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各司其责,风险共担。对符合条件的31户民宿接待户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利益统一分配,有效解决了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薄弱的难题。

2018年羊茸村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以生态农产品为食材,成功打造“美食一条街”。紧扣“康养羊茸”目标定位,将黑水土豆宴、特色藏餐、生态蔬菜、凤尾鸡、藏香猪等特色品牌相融合,突出绿色、有机、营养发展美食康养,让游客吃上生态,绿色食品,从舌尖上了解黑水。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生态、健康的美食,又为黑水乡村旅游贴上了“康养羊茸”金字名片。“除了美轮美奂的彩林,也有很多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我们的人间烟火——‘羊茸哈德’。” 羊茸村副村长、羊茸公司基建部经理恩灯杨初介绍到,“2019年羊茸村共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379万余元,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5万元。自羊茸·哈德开寨以来,带动40户8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间接带动40人就业,人均增收3500元。”

七彩甲足:三引三创三培育 立足旅游促脱贫

按照“一村一品”的定位,甲足村充分利用地处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门户”的区位优势,以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彩林为背景,实施风貌改造提升,打造“七彩甲足”,使户户有特色、处处有景点,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围绕“输血”“活血”“造血”,通过“三引三创三培育”,为甲足村民打开了一条特色旅游扶贫的致富之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甲足村成立了以“支部+公司+农户”为管理模式的七彩甲足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以新型合作社为载体、以公司化运营为机制的现代特色旅游经营体系。为更好地促进农户参与,提升生活水平,当地以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引导村民以餐饮、住宿、产业等形式入股,构建按股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聘请专业人士在村内开设厨师、礼仪、酒店服务、讲解等培训班,全面提升旅游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前,村民参加厨师培训300余人次,接待礼仪及酒店服务培训300人次。在全村形成了全民创建、全民共享的旅游致富氛围,显著增强了村民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全村共有旅游接待户64户,参与旅游业从业人数占全村总人数70%以上。从2014到2020年,我们居民的人均收入从4千元提升至1.4万元,”说起近年来甲足村的发展提升,黑水县沙石多镇组织委员兰云语气中透露出浓浓的满足。

红色昌德:深抓特色促发展 红色文化传承

昌德村位于八十里奶子沟彩林核心观景段,有丰富的绿色资源;同时昌德雪山是红军翻越的大雪山之一,有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淀。在黑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昌德村修建了红色文化广场,利用雕塑、石刻、墙绘、景观小品布置等形式,再现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熬盐筹粮等战斗及生活场景。

此外,红色昌德也申请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主要接待群体是干部学院的学员和游客,在红色教育的同时为游客们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据昌德村村长董卓介绍,目前,昌德村符合条件的民宿接待户共有39户。仅为学员提供住宿接待,2019年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8万余元,年底分红中许多接待户的分红超过了两万元。在接待之余,村民又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当前,中国多地把民宿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把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文旅融合成全了诗和远方,而乡村旅游的兴起满足了文艺青年们对于归园田居的期待。黑水县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平台,必将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也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带来无限助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