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宽窄文化体系建设研讨会在蓉举行

综合
关注4月16日上午,宽窄哲学研究院在四川中烟技术研发中心举办2025宽窄文化体系建设研讨会。四川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谢建宏,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刘立云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杨颖作主旨发言。

四川中烟 供图
谢建宏表示,多年来,四川省社科院与四川中烟联合举办了多场宽窄哲学相关学术研讨,出版了《宽窄哲学研究与辩证法》等多本哲学书籍,取得了一系列宽窄文化研究成果。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宽窄文化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深挖“巴蜀”底蕴,共享“宽窄”哲学之道,深挖“豁达”底蕴,共赏“东坡”心境之宽,深挖“悠闲”底蕴,共品“国宝”文化之美。
刘立云在致辞中说,宽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宽窄文化始终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四川中烟深刻把握“宽窄之度”,推动“宽窄之道”向“宽窄之用”转变,打造了“宽窄产品”,塑造了“宽窄品牌”,释放了“宽窄价值”,凝聚了“宽窄群体”,履行了“宽窄责任”,造就了“宽窄现象”。四川省社科院与四川中烟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实现“宽窄互补”,形成了互信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宽窄”无形文化变为有形产品,把“宽窄”哲学转化变现为货币财富,让“宽窄”更具四川特征、巴蜀韵味、经济属性。
杨颖以“‘双创’视域下的宽窄文化”为题,提出宽窄文化本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需要“宽窄智慧”。宽窄文化启发我们从宽严相济中领悟管理之道,从宽以待人中领悟自律之重,从宽打窄用中领悟谋划之要,从衣带渐宽中领悟成功之道,由此赋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李明泉以“宽中豁达,窄里旷达”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认为宽窄是中华哲学中最具标志性的概念。宽窄不仅成为衡量万事万物的尺度,而且成为观察分析事物矛盾运动、量质互变的框架和视野。宽窄空间思维方式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也为人们的思维视角和思维能力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围绕“三星堆与宽窄”发言,他认为三星堆考古与宽窄文化联系密切。从器物的角度看,三星堆的精巧器物是“窄”,宏大器物是“宽”;从文明的角度看,古蜀文明是“窄”,中华文化是“宽”。三星堆考古提供了文明比较互鉴的样本,其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
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文兴吾探讨了宽窄哲学走向世界的逻辑。他提出,宽窄哲学作为一种辩证学说,是对人类生命体运动、变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宽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问,也就是关于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空间生产的辩证哲学。宽窄哲学与四川中烟宽窄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宽窄哲学重构四川中烟宽窄文化系统,以深刻的理性逻辑阐发宽窄文化意境。
四川省社科院田园牧歌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主席、东坡艺术研究院院长卢加强以“苏东坡宽窄艺术美学研究”为题,提出“宽窄美学”概念并以此为角度解读苏东坡艺术世界的“宽窄之美”。他认为,在当代艺术陷入形式主义困境的今天,苏东坡的宽窄美学显示出惊人的现代性,启示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源于约束中的自由、形式中的超越。从诗词的时空辩证法,到书画的形式哲学,再到生命历程的艺术转化,苏东坡以全方位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艺术与生活统一的典范。
会上,四川省社科院科研与外事处处长、副研究员翟琨和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艾莲分别发布了“四川中烟宽窄文化体系建设”“宽窄哲学与巴蜀文化”两项课题研究成果。
四川中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静瑶,二级高级经理、工会主席汤柱国及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廖祖君及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来源:四川中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