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达州

四川达州: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日前,达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已出台,围绕粮食安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等核心领域提出28项具体举措,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行动纲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达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期。日前,达州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已出台,围绕粮食安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等核心领域提出28项具体举措,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行动纲领。

稳粮保供筑根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1.8万亩以上,产量突破331.4万吨,奋力实现全省粮食总产“十三连冠”。为实现这一目标:

扩面提质并行:通过建设95个粮油千亩高产片、34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全域推广“吨粮田”模式,同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冬闲田扩种等举措。

科技赋能增效:依托“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新增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特色产业基地稳定在285万亩以上。

严守耕地红线:以“长牙齿”措施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和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分类推进撂荒地治理,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

产业融合促升级,冲刺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通过“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有效破解传统农业附加值低的难题,为产业振兴提供示范样本。聚焦“三千亿”目标,实施意见提出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全产业链开发:重点打造粮食、生猪、苎麻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上海天虹苎麻、浙江鑫宙竹缠绕管道等重大项目落地,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750亿元。

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宣汉县肉牛、渠县粮油等省五星级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或晋升省星级园区3个以上。

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发乡村民宿、科普研学等新业态,用好用活“巴山食荟”“巴山青”“巴山纤子”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举办“村BA”“村跑”等特色活动激活乡村经济。

科技赋能强支撑,构建丘陵山区振兴新范式

积极探索实践丘陵山地农机化和种业创新,对破解全国同类地区农业现代化难题提供重要参考价值。针对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瓶颈,创新提出三大攻坚方向:

农机装备突破:实施丘区农机产业园提升行动,确保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63%以上。

种业振兴提速:建立苎麻、乌梅等特色种质资源库,开展新品种示范展示25个以上,培育本土优质品种10个以上。

数字乡村建设:建成“三农”大数据监管平台,推进开江县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探索智慧农业发展长效机制。

城乡融合促均衡,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将乡村建设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具有巴渠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围绕“五大振兴”目标,实施意见部署系列民生工程:

基础设施补短板:新改建农村公路1380公里以上,完成53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5%以上。

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完善县域医共体,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险和基础养老金。

乡村治理创新:深化“一肩挑”人员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活动,培育“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

生态保护并重:严守长江十年禁渔,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加快建设“森林粮库”,全方位多途径丰富群众“菜篮子”。

深化改革激活力,健全乡村振兴保障机制

通过制度创新破解要素制约,为丘陵地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供可操作路径。实施意见从多个维度创新制度供给:

城乡融合试点:支持宣汉县开展省级城乡融合改革试点,探索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领域突破。

要素配置优化:落实土地出让收益50%以上用于农业农村,推广涉农产业“金融链长”制,推动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人才振兴工程:实施“达人英才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市民化配套机制: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农民合法权益。(来源:冯小峰/达州三农 )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