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织密水稻种养 “安全网” 赋能达川生态农业提质增效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当稻田成为 “生态考场”,如何让水稻与鱼虾共生共荣?达川区给出了绿色答案。在稻鸭、稻鱼、稻虾等共育区,当地全面推广水稻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既为粮食生产系紧 “安全带”,更让种养业在绿色赛道上跑出高质高效 “加速度”。

在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太平村,农沄达州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的600多亩稻虾共育区,一场水稻病虫害防治“绿色战役”正在进行。
4月上旬,达川区植保站工作人员在田间安装了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通过手机App和电脑终端平台,工作人员远程实时监测害虫成虫发生情况,为后期绿色防控指导提供精准依据。5月上旬,工作人员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在稻虾种养区的水稻田指导安装了100余台新型飞蛾诱捕器和2台害虫交配干扰喷雾智能释放器,为稻虾区全域构建起绿色虫害防控网络。
农沄达州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 王棚橙:在田间安装绿色防控装置,提前进行病虫害防控,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对于我们稻田虾生长也很有利,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种养殖发展。“稻田+”模式是促进稻田综合种养、提升种养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针对水稻二化螟等常见稻田害虫,达川区根据种养业特点及害虫发生规律,将防治关口前移至成虫发生期,推广应用害虫智能化监测、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迷向干扰、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等物理化诱控技术,科学有效开展种养殖区害虫绿色防控。
达川区植保植检站推广研究员 曾伟:我们重点推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群集诱杀和灯光诱杀防控措施来防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减轻一代二化螟的发生危害,做到害虫监测智能化、防控绿色化,确保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安全、种养效益双提升。
目前,达川区已在明月江街道、赵家、双庙等地3000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推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生产,有效控制害虫发生数量,确保水稻生长态势良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来源:达州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