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达州

随意放生变生态杀手?科学 “增殖放流” 有门道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然而,看似善意的举动,却可能因缺乏科学知识和专业指导,演变成破坏生态环境的 “隐形杀手”。

在达州的州河边、码头,甚至不知名的小河畔,越来越多市民带着鲤鱼、金鱼,甚至巴西龟进行放生,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水生生物的爱护。然而,看似善意的举动,却可能因缺乏科学知识和专业指导,演变成破坏生态环境的 “隐形杀手”。

日前,达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指出,不少市民在放生时存在严重误区。将菜市场购买的鲤鱼、旅游景点的金鱼随意投放,看似 “拯救” 了这些水生生物,实则忽视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态平衡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将外来物种巴西龟等放生野外,无异于 “引狼入室”。巴西龟繁殖能力强、食性杂,对本土水生生物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一旦在野外形成种群,会挤压本土龟类、鱼类等生存空间,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增殖放流并非简单的‘一放了之’,而是一项严谨的生态修复工程。”相关渔业部门专家强调。科学的增殖放流需要综合考量水域生态环境、物种适配性等多重因素。从物种选择上,必须是本土原生种,且经过严格的检疫和检验,确保没有携带病菌、寄生虫等,防止对原有水域生态造成生物入侵和病害传播;在放流地点和时间上,也要根据不同物种的习性,选择合适的水流、水温、水质环境,保证放流生物能够顺利存活和繁衍。

为了规范水生生物放生行为,维护生态平衡,渔业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专业的增殖放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经过科学规划,还会邀请公众参与,旨在向市民普及科学放生知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不要盲目自发放生,若有放生需求,可联系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或专业的环保组织,在其指导下进行,让爱心真正成为守护生态的善举,而不是破坏环境的 “帮凶”。(来源:杨涛 制图/达州三农)

以下关键点,公众及有意组织者务必知晓: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