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开工啦!”| 达州警队中有一支“汪汪队”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在达州警队中有一支“汪汪队”,它们以犬类特有的敏锐在城市中织就着无形的安全网,从清晨薄雾的街头巡弋到深夜街巷的潜行防控,它们用鼻尖探寻每一寸隐患,用脚步叩响平安的节拍,成为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无冕卫士。

千锤百炼:训练是常态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警犬的常态训练是一场对体能、智力和意志的全面考验。从幼犬时期开始,它们就要接受严格的选拔,只有那些具备出色嗅觉、敏捷反应和稳定性格的犬只,才能进入警犬队伍。

训练科目包括基础服从、气味追踪、搜毒搜爆、障碍跨越、扑咬控制等。例如,在搜毒搜爆训练中,训导员会引导警犬识别爆炸品、毒品等危险物品的气味,并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在扑咬训练中,警犬需要精准锁定目标,迅速制服嫌疑人,同时必须完全听从指令,确保行动安全高效。训练一头合格的警犬,周期长达6-12个月,成功率约70%。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警犬是否会被高科技设备取代?事实上,尽管各种探测仪器不断进步,但犬类嗅觉的灵敏度和综合判断能力仍然是科技设备难以企及的。一只训练有素的警犬可以分辨出数百万种气味,并能根据环境变化做出即时判断,使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不可或缺的警力资源。

坚守一线:与民警并肩战斗
无论是繁华的商圈、人流密集的车站、机场,警犬的身影总是与民辅警并肩出现。在某些特殊任务中,警犬的能力甚至是无法替代的。它们凭借远超人类的嗅觉和听觉,能够提前发现藏匿的违禁品或可疑人员。在大型活动安保、应急处突中警犬的威慑力也能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保障群众安全。


成都世运会期间,警犬同步部署在机场、火车站、城市商圈等交通枢纽以及人群密集区,执行爆炸物、毒品等违禁品探测。每头警犬日巡逻6-8小时,足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为民服务:不畏艰险的“守护者”
今年以来,达警“汪汪队”参加重大安保任务20余次,重点巡逻240余次,出动警犬960次,且在重大案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处置走失警情35次,找到失踪人员7人,22次为群众求助提供支撑保障。
日前,大竹县公安局警犬基地接东南派出所警情,辖区居民熊某离家出走多日未归。接警后警犬基地派出训导员2人,追踪犬“悟空”“夜狼”,通过前期走访调查,以失联人最终出现的地段为起点,用失联人员不久前的穿着衣物为嗅源,展开搜寻工作。通过3小时追踪搜寻作业,在荒沟一密林里发现该失联人员,生命体征正常,身体并无大碍。

日前,东部经济开发区分局接到报警称:辖区内一男童(陈某某)出门未归。通过视频发现其和另一名10岁左右的男童一起离开,亭子派出所会同村上已组织村民四处寻找无果,请求市局警犬大队进行支援。接到指令后,警犬大队指派四名警犬训导员携带山地追踪犬“巴达”“老狼”会同亭子派出所相关警力赶赴现场,用无人机对周边地貌地形进行勘察,制定了以陈某某所穿衣物为嗅源,从视频消失地点为起点进行足部气味追踪的工作计划。最终,追踪犬沿路开展追踪作业时发现两名小朋友。

达警“汪汪队”,是藏蓝队伍里无声却坚定的力量,它们以专业和执着在岗位上默默守护一方平安,是值得信赖的特殊战友,也是平安达州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来源:达州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