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服务惠农户 高产示范助增收|达州通川秋收水稻收割正忙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8月26日清晨,阳光洒满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东岳镇玉钟村的稻田,金色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四台收割机穿梭在田间,轰鸣声此起彼伏,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里正进行着水稻收割工作,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轰隆隆……”一台大型收割机沿着田垄缓缓前行,锋利的割刀快速切割稻穗,脱粒、清选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涌入机身粮仓。田埂边,农户李大姐(化名)踮着脚望着自家的稻田,脸上满是喜悦。“有了村上帮忙,不到半天时间我家的稻谷就收割完了!”她笑着算起账,“一亩的价钱还比外面便宜几十块,这两天太阳足、天时好,晒上两天就能进仓,省心又划算!”
今年,达州市通川区的秋收工作比往年提前启动。为让小农户切实享受到便利,提升收割效率,该区早早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提前对接各乡镇农机作业服务的供需信息,详细摸排农户收割需求与农机作业能力,统筹调配服务资源,确保农机“随叫随到”,让秋收工作精准“顺应天时”,保障每一粒稻谷都能颗粒归仓。

在玉钟村的水稻田旁,通川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罗荣正拿着测产工具,与工作人员一起记录实收测产数据。“今年全区种植水稻19.3万亩,目前已成熟进入收获季,收获进度达26%。”罗荣介绍,为带动全区水稻产量提升,通川区在东岳镇玉钟村、江陵镇青龙村、金石镇月岩村创建了3个水稻千亩高产示范片,集成推广“集中育秧、增密调氮、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的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让先进农技在田间落地生根。
当天,在东岳镇玉钟村3组、4组的高产示范片里,实收测产工作有序开展。工作人员划定测产区域、收割稻谷、称重计算,一系列流程严谨细致。“第一块田实测产量672.4公斤/亩,第二块田实测产量663.2公斤/亩,平均亩产667.8公斤!”随着最终数据出炉,现场工作人员和农户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多年来,通川区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从农技指导、农资保障到农机服务,多措并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牢牢守住了人民群众的“粮袋子”。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强化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以高产示范片为抓手,以点带面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社会化服务,让更多农户享受到便利与实惠,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罗荣说。此时,田间的收割机仍在忙碌,金色的稻谷不断被运出稻田,向着粮仓进发,也向着通川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前行。(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