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健康

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两起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典型案例

新浪四川城事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办了一批违法案件,现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案例一:开江县某某小吃店涉嫌经营用鸭肉冒充牛肉的食品案。2024年12月24日,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投诉举报信,举报人称开江县某某小吃店所售卖的牛肉小串疑似鸭肉。随后,执法人员到该门店核实发现,其在美团平台上的店铺有举报人所称套餐项目“签签芝麻牛肉10串”(主料:牛肉;辅料:芝麻、盐)。实则为预包装食品“串串小时代”(食品配料为“鸭肉、生活饮用水、白砂糖、食用盐、味精、香辛料”)。当事人经营用鸭肉冒充牛肉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法律法规,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并对当事人违法行为作出警告及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例评述:以鸭肉冒充牛肉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与财产权益,更扰乱肉类市场正常管理秩序,造成食品安全隐患。通过案件的查处能有效遏制行业“潜规则”,推动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促进行业规范化、透明化发展,重塑市场诚信体系。

案例二:开江县某某服装店涉嫌经营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案。2024年12月30日,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举报,称其在抖音上看到宣传后,从开江县某某服装店购买的减肥胶囊服用后出现不良症状,经快速检测,发现产品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且是三无产品。2025年1月3日,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某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对举报人提供的减肥胶囊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减肥胶囊含有西布曲明成分,检验结果为1.06*105mg/kg。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报经批准,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立案调查。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相关规定,当事人的行为已达到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本案移送公安机关。经两部门密切配合,初步查明该案系团伙作案,开江县范围内涉案人员数人,已抓获涉案人员2名,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评述:本案当事人利用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跨行业销售“三无”有毒减肥产品(西布曲明已被列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严重心脑血管风险甚至死亡),隐蔽性强、扩散范围广,属于典型的网络食品犯罪行为。本案的查处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领域非法添加“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彰显了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执法决心,对同类违法行为形成强力震慑。(来源: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