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基础教育界专家、“顶流校长”齐聚成都七中,只为这件大事……

新浪四川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城市发展,教育先行。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探索与实践,成都一直“在路上”。

6月11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云龙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原校长刘京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等多位国内知名中学校长齐聚,通过专家讲座、校长论坛和成都七中9个学科的新教材研究课程展示,开启线上、线下的深度对话,共同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建设与发展。

据了解,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决定,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将在全国遴选建立32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96所国家级示范校。成都市被选为国家级示范区,成都市第七中学、双流棠湖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三个学校被选为示范校。

今年,成都市教育局部署实施了多次“双新”研讨会,旨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发挥示范区、示范校的引领作用,从成都七中、棠湖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三所“先试先行”的学校中,探索有效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路径,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实践模型的“成都样板”。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海军在研讨会上致辞,他表示,成都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近一年来教育局坚持“点上突破”、国家省市课程引领,制定了“双新”示范区、示范校任务清单,发布了“双新”示范校各个学科的行动计划,通过“双新”主题研讨会、论坛、教师技能大赛等项目,以赛代培,结构化深度推进“双新”建设。

“这些都指向课堂,前期工作初见成效。”马海军副局长表示,后续各级教育教研部门、普通高中还将从“对标‘双新’示范校,找准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在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带来了《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讲座,从发展背景、主要措施、特点亮点、落实要求、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了相关政策文件,介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接下来,上海市教育功臣、原闸北第八中学校长刘京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坚,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米云林,成都市第七中学校长易国栋就“学校如何应对‘双新’实施”、“办学中怎样寻求突破”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吴坚校长、王国华校长、米云林校长和易国栋校长分别介绍了复旦附中、巴蜀中学、川大附中和成都七中关于“双新”的实践和探索,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刘京海校长认为,在“双新”大背景下,学校应该重新认识培养目标,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及方式的转变,教育教学应该由“因材施教”转向“因材施教”加“因人导学”。

会上,清华大学授牌成都七中“基础学科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同时,成都七中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下午,研讨会还观摩了成都七中9个学科的新课程新教材研究展示课,由教育专家进行课例点评,发布新课程新教材学科行动计划,将新课改研究落到实处。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