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点赞!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上榜成都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2月5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消息,公示了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的验收结果,73所中小学通过“新优质学校”验收,其中公办70所,民办3所。

具体名单如下:

“新优质学校”的评价内容有哪些?

据了解,“新优质学校”的评价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旨在促进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开办仅4年,就上榜 “新优质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了!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简称“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是武侯区委、区政府为回应新时代老百姓对优质教育新期待,打造水韵天府教育新高地,辐射百年川大附中品牌,在锦城西南江安河畔建成的一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要求,实施“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2018年9月,启动初中学段办学。

学校荣誉

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排球特色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学校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排球(省三队) 共建单位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足球(省三队) 共建单位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

成都市武侯区“未来学校”试点学校

成都市武侯区“两自一包”实验改革试点学校

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

武侯区数字校园试点校

成都十二中(川大附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

办学理念

学校“三风”

课程体系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源自“中华百年名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又名成都市第十二中学),是成都市首批“领航高中”,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浸润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大厚重精神文化,一代代川大附中人以“有教无类,作育英才”的情怀,以百年育人的心血,以大爱与担当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材,吴玉章、郭沫若、杨尚昆、李劼人、王光祈、蒙文通、周太玄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体制 : 两自一包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实施“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拥有“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等办学自主权。

教师自聘,通过双向选择,打通进退渠道,使学校能够招到能教书,教好书的好教师;

管理自主,通过民主管理,共同治理,实现学校管理从事务型向学术型转变;

经费包干,通过工资改革,实现教师优质优酬,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效增能;

项目管理,通过自主申报,科学立项,激发教师创新潜能,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

管理 : 务实民主 

学校充分利用“两自一包”体制机制优势,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办事效率。所有绩效分配制度、评优评先制度机制完全由老师通过“六会议事”“自下而上”“民主集中”提议和表决形成,实现学校共同治理。设立“四中心、九处室”与各级部纵横合作开展工作,便捷高效为师生服务。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充分释放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质。

环境 : 智慧人文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就坐落于武侯金花映月核心街区,毗邻文创武侯 “蜀水主题文化”都市旅游景区——水韵园。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占地68.7亩,建筑面积50000㎡,建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足球场,996个床位的师生公寓,118间教室。学校倾力打造映月讲堂、音乐厅、学术厅、实验楼、艺术楼、校园电视台、steam中心、膳食中心、室内体育馆、地下餐厅、开放式书吧、师生心灵氧吧、学生创新实验室、科技长廊等,设施一流,布局科学,着力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

师资 : 少长贤集

学校现有初中3个年级25个教学班,1044名学生,教师109人,其中教师全日制本科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占比40%;高中1个年级6个教学班,261名学生,教师25人,其中教师全日制本科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占比44%。师资队伍精良,现有中高级教师35人,区级及以上的名师优师20人,校级名师优师27人。专任教师学科配置合理,师生比基本到达1:12。学校通过“四个一”助力教师全面成长: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每天一节示范先行课;每节课一个教学反思;每个教研组一个研究课题。通过新进教师入格课、全员教师达标课、师徒结对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名优教师示范课、集体备课先行课“六课”活动,老师们潜下来研,静下来学,推上台讲,选出去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获奖:

2018年:15人次

2019年:84人次

2020年:260人次

2021年:157人次

2022年:85人次(目前)

2022年学校课题:

1、在研:省级课题1项,区规划课题5项,市级规划课题1项,市级子课题2项,区微课题2项,校微课题7项。

2、结题:区微课题2项(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课堂:分享创生

追求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凸显集备特色。积极推进“先集备-后先行-再优化-终成型”的集备模式,打造区域优势学科组,争创一流学科团队。 进行“分享创生课堂”研究,深化课堂改革,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和学习共同体建设,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承办区级及以上各类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着力学科建设,打造具有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特色的分享创生课堂,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

德育:育人育心

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是人生的幸福,过程则是生命的成长。

学校以“毓德立品,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围绕“三情十心,五大习惯”构建了“育人育心”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长于研究的人”。通过课程养智、环境养性、活动养行、文化养慧,让每一个来到新城的学子,在这里三年都能留下三样东西: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荣誉和对老师对学校的眷恋。毕业时带走五样东西: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健全的品格、优秀的品行和理想的成绩。

学生荣誉

2020年度学生获奖:省级及以上奖项38 人次;市级奖项76人次;区级奖项161人次。

2021年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6人次,市级104人次,区级210人次。

2022年1月—2022年10月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8人次,市级51人次,区级77人次。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