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博物馆 和文物一起上课!成都理工附小博物馆课程即将开启

综合
关注成都自然博物馆,藏品琳琅满目,尽展自然之奥秘、生命之神奇;理工附小学子,想法天马行空,动手动脑想想创造。当自然博物馆邂逅理工附小,当沉睡的藏品遇见附小娃,一场跨越时间、穿越山海的碰撞也由此展开。

2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地合作课程研发组和课题组老师在邬江副校长、刘林玲主任的带领下走进成都自然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附小老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穿行于各大展厅,哪些内容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哪些资源又可以用于跨学科活动的课程开发,一边参观一边思考,仿佛已经看到附小孩子在博物馆里上课的样子。




成都自然博物馆也叫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部首座以地学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共设有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等6大主题展厅,10000+件展品全是重磅文物,更不乏世界级珍宝。



参观完后,大家齐聚会议室,与成都自然博物馆方的老师们进行研讨交流。邬江副校长首先向成都自然博物馆方此次的接待表示感谢,同时表达了对于未来校地共建的期待。各位老师纷纷畅谈自己参观后的思考,“在博物馆上课”“成为小小科学家进行研究”“没有围墙的学校”……你一言我一语,思维风暴让校地合作的蓝图更加明晰。
作为理工大学的附属小学,理工附小一直与大学都保持着紧密联系、深度合作,从校园环境打造、师资培养到课程建设,教授、博士进课堂,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在博物馆课程探索与开发上,理工附小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工附小研发基于校地合作的STEM课程,依靠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自然博物馆的优质平台和资源,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是学校“格物致知”理念的切实践行,更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着眼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