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志少年既是健将也是学霸!武侯区体教融合贯通培养谱出新篇章

综合
关注在两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首枚金牌获得者清华学霸——杨倩引爆热搜。举重女子49公斤级冠军侯智慧来自湖南师范大学,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施廷懋西南大学研究生在读……这些“学霸运动员”一改国民对运动员的传统印象。
竞技体育精英化发展,离不开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尝试与探索。所谓体教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打破以往的“国家队-省市专业队-体校”训练网,将早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阵地从体校转移到了普通学校。运动员们和其他学生同吃同住同上课,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不丢掉学业文化课。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体教融合,3月17日,成都武侯区高水平预备队学校联盟启动仪式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隆重举行,为区域高水平运动员小初高贯通式培养开启新篇章。
多年来,为了让运动员能获得“文化+体育”高质量连续贯通培养,武侯教育形成了“6-3-1”贯通培养机制,6即六所小学,3即三所初中,1即一所高中,既保障了运动员能持续享受优质教育,也稳定了学校的人才输送通道。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作为“6-3-1”机制中的牵头校,肩负着女子初、高中段足球、女子排球的培养重任。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簇桥小学校、川大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马家河小学、金兴北路小学、武顺街小学作为小学段联盟校,各校校长及师生代表汇聚新城了解互通,共研共享向未来。


仪式现场,川大附中新城分校足球队、女子排球队进行了基本功展示。踩球转圈、跳步拉球、内扣外拨、垫球、发球、自传球……行云流水的动作,锐不可当的气势,赢得阵阵掌声,小学的弟弟妹妹们更是投以崇拜的目光。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的林同学看得十分专注,她说自己已经看过多次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姐姐们的展示,但每一次心情都会激动,看她们就仿佛看到了几年后自己的样子。“我要以她们为榜样,刻苦训练,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运动员队伍也确实给力,建队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女排多次斩获省、市、区级比赛冠军,女足连年向上级学校输送优秀运动员。就在刚过去的全国U系列排球锦标赛上,新城女排过五关斩六将,荣获全国亚军。
两支队伍迅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在“吃、住、训、学、赛”全方面的支持。营养师配餐,舒适的住宿条件,专业训练场地,冠军教练组带队, 学科老师“保姆式”教学,丰富高级别的赛事平台,让运动员们没有后顾之忧,扶摇直上。学校也被评为了“全国中小学排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排球后备人才基地”。

小学段是运动员们培养兴趣挖掘潜力的重要阶段,也是贯通培养金字塔的基层,其培养举措也很关键。作为成都市三个传统项目示范校和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校,龙江路小学新城分校的做法是依托专业力量,与成都体院运动系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他们的实训基地;同时,引进特色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排球、篮球等项目。校长刘檩告诉新浪四川,“最重要的是给有志于在体育方面成才的孩子找到直通车,顺利实现中小衔接,小初高贯通培养机制正好解决了这一环。”
解除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实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只是体教融合的价值之一。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更是体教融合的作用所在。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校长古和平表示,“因为有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学校场地建设标准更高,体育师资队伍实力更强,让普通学生也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运动员们高超的技能以及展现出来的精气神,也能带动全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动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