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科院高中地理网络教研活动在棠湖中学成功举办

综合
关注2023年4月21日,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在棠湖中学成功举办。四川省全体地理教师、棠湖中学黄昌鑫名师工作室参与会议。本次活动以“基于新课标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为主题,旨在促进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地理学科思维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具备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和地理方法。本次活动共三个环节,来自棠湖中学地理教研组、黄昌鑫名师工作室的蒋洋发老师、罗昊老师和杨海波老师分别带来了讲座、献课及评课。
蒋洋发老师主题讲座

蒋洋发老师以《基于新课标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为题作了主题讲座。蒋老师从学生思维能力定义、类型、维度等方面阐释了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培养价值,讲解了格局与过程耦合思想、尺度思想、对比分析思想、推拉力理论、收支平衡、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木桶原理、供需关系分析等学科思想内涵,给大家清晰地呈现了高中地理学科思维体系。蒋老师还结合高考试题,从新课标角度分析地理学科思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从新教材角度对教学案例进行解读,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地理学科思维的培养和实践。
罗昊老师献课

在示范课环节,罗昊老师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主题,以苹果种植为主线,选取三个地区的苹果种植产业为例,探究了其背后的区位因素。其中,洛川是自然与人文条件最全面、最优越的苹果产区。对于在洛川案例中体现不明显的“地形”这一区位因素,罗老师采用了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千烟洲立体农业”加以补充。此外,罗老师还利用阿克苏的农业区位与苹果生长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探讨农业生产中利用本区域特殊区位因素以“发挥区域优势”的经验。


罗昊老师献课

罗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苹果种植业的区位选择和不同地区的差异,并通过盐源地区苹果种植产业的实例,分析了农业生产中利用本区域特殊区位因素以“规避区域劣势”的做法。在课程最后得出结论,即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整个课堂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
评课及总结

接下来,杨海波老师对罗昊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杨老师肯定了罗老师在创造性开发利用新教材、情境创设、师生活动设计等方面的优点,同时指出本节课还可以在概念教学上有更大的提升。他建议罗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通过概念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四川省地理教研员康开盛老师进行总结。他认为蒋老师的讲座全面、系统、专业,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指出,罗老师的示范课落实了新课标,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从空间变化角度落实区位的综合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自然生成因地制宜的思想观念;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育人功能,润物细无声。

本次活动借助四川网络教研平台,共同探讨地理学科思维培养路径和方法,不仅给予了参会老师诸多启发,为帮助老师们落实新课标、新教材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路径,还呈现了棠中地理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展现了棠湖中学作为“双新”示范校的积极探索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