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清华本硕博8年连读!成都七中新领军计划入选学生谈竞赛与热爱

综合
关注日前,成都共有7名学生通过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数学科学领军人才计划,通过考核的学生无需参加高考,将直接录取至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八年制),采用“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
据了解,成都七中2人入选,分别为张一蘅、杨文韬。“2名同学选择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数学科学领军人才计划的时间和过程不一,但相同的都是,他们对数学学科最纯粹的热爱。”
谈备赛:
枯燥与压力并存
“高一入学了解到新领军计划,我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张一蘅表示,在系统性学习竞赛前,我就很喜欢数学,并且自己也提前有所了解,竞赛的路其实相对高考会更加枯燥,更加艰难,压力更大。
在集训期间,成都七中领军班的同学们,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半都会集中学习数学,两三天一次考试。张一蘅谈到,在最开始的时候,老师还会每周给大家找一节课进行体育锻炼,锻炼身体,放松身心,但在临到考试前,大家基本都是一整天待在教室里。“不过我偶尔还是会在周天下午,抽时间做一点自己喜欢事情,创作电子音乐,看一些球类表演,劳逸结合。”
与张一蘅不同的是,杨文韬学习竞赛很早,却是在高二下才开始学习新领军计划。“我考了三次数学竞赛,一次省二,两次省一,在高二下学期,因为觉得大学数学对于数学竞赛有所帮助,自己对基础数学研究也很有兴趣,就开始自学新领军计划。”杨文韬表示,此前,他自学了大学数学的网课,在九月数学联考后,才去了学校的领军班系统性学习。
“数学竞赛和新领军计划主要是研究方向不同,数学竞赛偏向于思维训练,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丘成桐数学偏向于基础数学的研究。”从数学竞赛到新领军计划,杨文韬经历了很长的阶段,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有压力的时候,他会经常和同学老师交流,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思考。
谈选择:
兴趣排在首位 思维决定高度
“选择竞赛,需要很慎重,我最开始就是很喜欢数学,才选择了竞赛。兴趣排在首位,否则很难坚持下来,思维也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走出来结果。”杨文韬谈到,如果坚持选择学习竞赛,就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做题要有所规划,并且能够按照规划有序推行。如果自己不够自律,可以告诉老师自己的计划,让老师来督促。

成都七中高三9班 杨文韬
竞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思维锻炼的过程。杨文韬说:“在竞赛期间,我总会遇到一些题目卡很久,又不想直接去看答案,这就会促使我不断去思考,去摸索,虽然花费了很长时间,但对我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正如丘成桐先生所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真正思考透彻了,就算没有解决,也总是没有坏处的。
“虽然学习竞赛很苦,但是因为喜欢,我从没有想过放弃,每天沉浸在题海里,也是很快乐的。”杨文韬谈到,学习竞赛,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希望你能坚持下去,永远不放弃,带着自己对这个学科的热爱,取得自己的成功。
谈建议:
竞赛需慎重,热爱可抵万难
“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自己偏科,抱着这种心态去学竞赛,这样的想法是没问题,但前提是自己必须很喜欢选择的竞赛科目,否则,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困难很有可能让你放弃,又回去学高考,得不偿失。”张一蘅谈到,学习竞赛就要对所有的压力和磨难做好心理准备,他在高二就考了一次领军计划,但考试失利了,当时心里是很难受的,自己已经为之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会有想放弃的时候,但还是因为喜欢,坚持了下来,热爱可抵万难。

成都七中高三13班 张一蘅
在过去的一年,张一蘅也在不断地复盘总结,甚至在今年去北京考试前,都在想当初的失败经历。但老师点醒了他:“不断回忆当时的失败画面是没有意义的,要从中汲取失败的经验。因为你在日常的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已经培养出了领军所有特质,你只需要在考场中展示出来。”
要始终对自己保持信心,坚信自己做过的所有努力,相信自己老师的水准。张一蘅表示,在去年考试前,他一直有疑虑,不知道遇到的考试题目会不会和日常练习的题目不同,遇到跟日常练习不一样的题目就会心慌,但后来发现,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题目他都已经学习过了,只是变化了形式。
“你只需要相信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对于想学竞赛的同学,张一蘅希望,大家都能保持本心和动力,努力爬上自己热爱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