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推动教育强省建设 四川省教育厅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

综合
关注1月15日,四川省教育厅邀请部分在川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举行座谈会。通报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和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听取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意见建议,集智聚力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据悉,2023年以来,我省在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公平、制度政策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和人口变化趋势,我省优化调整中小学(幼儿园)4644所、教学点4262个,建设200所公办幼儿园;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的指导意见》,划分义务教育学区732个,“超大班额”全面消除;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153个,建设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10个,首批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完成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举办“科学家百人千场进校园”活动。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融合发展。省教育厅起草《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新设立3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完成首批15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验收,首批建设7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入选国家名单,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5个;制定中职“三名工程”绩效考核办法,立项建设省级规划教材703种,认定双创示范课程50门;立项建设省级第二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5个、首批信息化标杆学校25所、专业教学资源库50个,认定在线精品课程150门;继续开展浙川东西部协作中高职贯通培养,深化“蓝鹰工程”扩面结对,设立订单班12个,共建实训基地8个。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深入开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实施“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分层分类遴选39所高校162个贡嘎计划建设学科,19所高校的101个学科进入全球高水平学科行列,第五轮学科评估中,10所高校39个学科进入A类,较上轮增加12个;高校建设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721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1项、占全省约90%,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1项、占全省85%,发布川渝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清单298项。
推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发展。省教育厅协同推进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高规格举办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与白俄罗斯、尼泊尔有关地区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成立四川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高校联盟,举办“魅力四川”高等教育展,持续拓展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交流,不断壮大四川教育“朋友圈”。
此外,我省高位推动稳就业,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提出35条具体措施。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累计走访企业7600余家,拓展岗位14.12万个,高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1.7万余场次,提供岗位超120万个。同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建设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9个;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4所部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2个;着力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编制《学科专业设置服务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新增急需紧缺和新兴交叉专业66个,调整撤销 26个,服务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立项建设首批创新性实验项目102个和第二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0个;组织79所高校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统筹协调资金6.5亿余元,实施帮扶项目1649个。
座谈会上,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自身工作,还就加大对省属本科高校投入、加强民族地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提升学生财经素养和运筹教育素养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