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遇见扎染 布里生花 成都市金牛区协同外语学校劳动教育走进非遗艺术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丰富劳动实践活动课程,成都市金牛区协同外语学校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开展了“走进非遗校园——手工扎染”的实践活动。在扎染实践探究中,高年级的同学零距离体验了传统艺术文化,亲身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扎染小课堂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

在非遗课堂中,协同外语学子通过图片和视频学习了植物染的前世今生,了解到了属于它们的千年文化传承。学习到我们常提起的板蓝根原来不只是可以治病,还可以染色;更是读懂了在越发强大的祖国背景下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随后在老师的亲自示范和视频教学下,同学们放开双手,边观察边模仿,大胆创新,利用课件中所教授的方法完成了一件件让人惊艳的作品。

非遗文化的传承是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传承人类智慧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使自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开展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