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共话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四川省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计划(第四批)在树德中学启动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4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成都市树德中学、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等单位承办的新时代卓越书记校长“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培养拔尖人才”专题研讨会暨四川省新时代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计划小学校长班(第四批)开班仪式在成都树德中学五育堂启动。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育学者、四川省新时代卓越校长班(首批至四批)学员、全国相关省市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师代表等,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学校、树德中学云教联盟成员校、胡霞名校长鼎兴工作室、李红鸣名师工作室参会人员与会,围绕“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精准培养适应教育强省目标的书记和校长”“校长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作为,主动把握新形势,担当新作为,做四川省教育发展改革的先行者”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领导致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强化基础教育培养机制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昌宏在会上致辞,他提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呼唤关键创新人才的培养,2035年建设教育强国的任务要提前。第二,基点在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如何实现基础教育,就是要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本次专题研讨会紧扣二十大建设教育强国之所需,第一个问题: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如何精准培养适应教育强省目标的书记和校长;第三,校长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作为,主动把握新形势,担当新作为,做四川省教育发展改革的先行者。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提出,建设教育强国质量内涵的核心就是教师队伍,教师结构一定要完善和提高。并进一步支持四川省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基础教育培养机制。

专家报告:新时代要搭建大中小学人才培养桥梁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进行“新时代 新人才 新使命”的报告。他谈到:新时代,创新是源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人才。超级数字化时代来临,对于社会将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影响。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如何考核素养,就是“你用所知做了什么,你的表现如何以及你的适应性如何。”教育4.0框架,重点在于“学习”而非“教学”。并强调唯有创新不可替代。

宋萑教授谈到,新人才,创新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拔尖是在此基础上的引领者。“我们要破除迷思:创造力不等于智力,不等于智商测验。智力超群,成绩优异的学生不等于创新人才。说明先天的影响有限,教育大有可为。层层选拔,独立培养也不等于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不等于全面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性的变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核心的是提供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挑战性的任务。首先要激发所有人的创新素养,然后在其中寻找拔尖人才。创造力要在不同的领域中去培养。艺术性、体育的刺激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要发现他们创造性的领域在哪里,而不是有没有创造力。高创造力潜能的基础是兴趣。指出创造力的4C模型,我们要呵护他们的微创造力,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新使命,拔尖创新人才不是过早,也无法过早挑选。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创造力与生俱来,人人都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性。环境的包容度很重要。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循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基于科学研究的证据。核心:先融合式培养,再独立式培养。因为各学科的融合都能够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系统培养。国家课标打基础,鼓励学校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学科交叉课程。以价值融入课程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定向。立德树人,只有立德,才能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要打开校门,既要走进来也要走出去。学校治理也要走向科学化、循证化。家校合作对创新创造尤为重要。要努力影响家长和社会,为青少年营造轻松灵动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培养教师,为教师提供赋能的机会。同时对未来四川省教育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今后涌现出更多教育家型的教师和校长。

四川大学吴朝玲教授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的主旨报告。她以氢能后备人才培养为例分享了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首先指出,目前,大学与中学创新教育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小学的科学普及是创新教育的根,创新意识润物无声,激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中学有意识地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科学尝试,要正确引导、立德树人,培养科学素养,让同学对科学技术有敬畏心;大学进行拔尖人才培养,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尖刀型人才,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树立创造世界自信心。她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桥梁怎么搭建。1、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指导思想: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们生命健康。2、中小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竞赛牵引,创新课程保障。动手牵引,点和线的创新模式。她对目前中小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对应的措施进行了阐述:1,中小学对大局观培养比较缺乏,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政策研究类项目,进行国内外政策调研、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2,创新意识培养,可以通过研究思路类项目进行培养;3,认知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小实验类项目进行培养,动手实践,现象观察,记录分析等。让学生去了解政策类研究项目的背景,规划,要求,趋势等;4,通过产学研引导师生思考社会需求;5,科学家进入中小学指导创新活动。最后,吴教授对今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寄予了期望,鼓励中小学和大学创新教育的沟通融合。

校长交流:树德中学“融通课程,贯通培养”经验分享

成都树德中学书记胡霞进行“融通课程,贯通培养”报告。她指出,基础教育怎样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胡霞书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1,深耕树德文化,创新教育理念。树德树人,卓育英才,并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学生发展目标是三位一体的;2,坚持整全育人,培养创造之人。什么样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整全育人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课程改革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课堂是关键。核心素养的核心在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变革上,要教学的思维化,发展素养化,学科思想化,认知框架化,知识结构化和能力问题化;3,融通课程体系,深化贯通培养。她认为,心灵空间就是创造的空间。树德中学持守“发展就是最好的预防”理念,建构适切的自主心育课程。将整个校园看作是一个沙盘进行贯通融合的心育课程。此外,贯通融合的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之间也需要贯通。4,建设卓越的教师队伍。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自我超越的抓手在于不断创新创造。

创新教育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本之木,必须要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理念之中;教师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必须要不断自我发展。此次研讨会,专家给教育者们带来了思想的盛宴和丰富的启示,未来,树德中学将与教育同仁一道携手共进,培养出更多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为四川省的教育发展和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