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四川博物馆“上新” 巴蜀文化触手可及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桥梁,它承载着历史,凝结着文化。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全省各地博物馆免费开放,还有新馆开馆、新展亮相,多彩巴蜀文化正“破壁”“出圈”。

5月18日上午,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在广安举行,这也是川渝第三次联合举办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现场四川和重庆分别揭晓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十佳文博海报”“优秀展览项目”“文物活化利用优秀作品”等12个奖项。活动中,广安市博物馆也正式开馆,川渝携手打造的“乐在山水 同声共舞——川渝地区乐舞文物展”也正式与观众见面,共展出来自川渝地区36家文博单位的140余件套精品文物,系统梳理了川渝两地各个历史时期乐舞发展脉络和重要特征。

广安市博物馆陈展部部长 王浩辉:乐舞文化它是非常注重和合的理念,在国际博物馆日来做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乐舞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体现,也是想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来契合我们当今和谐的盛世。

主会场活动精彩纷呈,全省各地也纷纷端出丰盛的“文博大餐”。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由33万粒“8x8毫米”微型积木颗粒拼装而成的“太阳神鸟”正式亮相,这是上个月该馆发起“太阳神鸟我来拼”活动后,成品首次向公众展示。在成都博物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走进展厅,同学们观察展柜内的伎乐俑,思考不同乐器震动的发声原理。在广都博物馆,双流区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就文化传承、教育研究展开合作。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罗晓东: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我们有文物修复专业,让我们同学们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来体验(博物馆)文物的修复发掘,以及文物的这种文创,把这些过程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在资阳,去年年底全面开馆的资阳市博物馆也“放出大招”,不仅展出“资阳人”复原像、濛溪河遗址出土的石器与化石、资阳铜车马等重磅文物,更打造了铜车马3D投影技术体验区,让文物变得“触手可及”。

游客 张毅鑫:环境很不错、很舒适,历史文物这些知识点介绍得很详细,像我们带着小朋友来观看的话是很好的一个体验。

在达州,“铭记光辉历程 凝聚奋进力量——百万干群走进博物馆”活动吸引大家,领略古巴国的神奇,探秘巴文化起源。

达州观众 黄小凤:博物馆里收藏着历史的文明,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观赏一件件珍贵文物,让我们从中感悟着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在巴中,文化传承不仅在博物馆,当地还把红色剧目演绎、红色故事讲述等特色文化活动搬进商场、剧场,让大众了解城市历史,感受红色情怀。

巴中中学学生 杜采萱:正是因为这些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安康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铭记先辈,铭记历史。

17日发布的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数量为41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12座,全省博物馆接待的观众数量为8540余万人次,是2022年的2.5倍,90%以上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