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2024天文与空间电磁技术会议在绵阳召开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9月21日-22日,由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主办的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动,2024天文与空间电磁技术会议顺利召开,来自马来亚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及新疆天文台、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九洲电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绵阳,探讨天文技术与方法、空间电磁频谱技术等领域前沿热点问题。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龚流柱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办学情况,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学科群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天文与空间电磁频谱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术会议环节包括大会特邀报告、2场专题报告、“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天文与信息技术协同发展”座谈研讨会和国际合作交流会等环节。在特邀报告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原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以“计算感知宇宙”为题介绍了其提出的“宇宙触角”相场望远镜,通过密集部署的相控阵单元完整高速采集宇宙射频相场,利用高通量计算和人工智能进行信号实时检测,还原动态宇宙的高时间频率采样信息,这将实现对现有包括CHIME在内的射电望远镜超越,并争取引领这一前沿领域;马来亚大学的Juan Carlos Algaba Marcos博士讲述了马来西亚射电天文学的历史地位、当前发展和未来前景;云南天文台副台长汪敏研究员介绍了景东120米脉冲星望远镜及该望远镜的科学目标与关键技术;电子科技大学的朱立东教授分析了卫星面临的干扰威胁,为保障用户通信的可靠性,需研究干扰规避和干扰抑制技术;西南交通大学的李海堂副教授介绍了稻城台址现状及多个射电阵列。

在专题报告中,国家天文台的李建斌教授、马来亚大学的Amirul Syafiq bin Abdul Jaafar博士、西南科技大学的侯宝临博士、云南天文台董亮高工等针对天文技术与方法、空间电磁频谱技术等领域的信号监测及接收、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做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在会议座谈研讨环节,李菂、Sulaiman、李建斌、朱立东、董亮、秦明伟等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天文与信息技术协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天文和信息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两个方向密不可分,将进一步加强领域和区域合作。

在国际合作交流环节,西南科技大学、马来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和新疆天文台等单位针对空间信号协同接收和处理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下一步国际合作策略。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