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将去向何方?列五中学这样做……

综合
关注2024年9月25日,成都市中学学生思维训练基地关于“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会暨成都市第一教育联盟发展共同体活动在成都列五中学成功举行。

本次培训会由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中学学生思维训练基地主办,成都列五中学承办。成都列五中学副校长李旭主持会议,成都列五中学校长彭灏致开幕辞。联盟成员学校成都七中、成都市大邑实验中学、金堂中学、金堂县淮口中学、金堂县高板中学、金堂实验中学、成都市熊猫路学校等200余名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此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为主题,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会议特邀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北师大教育学部思维训练研究中心主任董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葆萍副教授,厦门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系王华珍副教授出席。

在培训会前,举行了列五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思维训练研究中心关于“智能时代素养发展型品牌学校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的项目签约仪式。彭灏校长和董艳教授在全体与会人员的见证下郑重地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北京师范大学李葆萍副教授进行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李教授在讲座中和老师们一起深入探讨了智能时代教育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策略的影响,提出了大概念统领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了探究式学习、与人工智能差异化发展以及KT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关键理念。

王华珍教授进行了“教育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她深入探讨了AI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与人类协作的三大范式,介绍了多款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AI工具,为与会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老师们打开思路,认知到通过合理利用这些AI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学习体验,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在本次培训中,列五中学还推出了两节展示课例。赖思妍老师展示的课例是高一政治《贯彻新发展理念》。她围绕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帮助学生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多维度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科学性。通过“如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建言献策这一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本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实践。

廖冰老师展示的课例是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她围绕自由落体运动,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物理规律,采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思考,理解自由落体运用的相关知识点。

北京师范大学董艳教授、李葆萍副教授分别围绕政治和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指出政治课的教育理念是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物理课的教育理念是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董艳教授以“读懂时代、感知使命、创新教学:智能时代素养发展型课堂与学校建设”为主题对本次培训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培养智能时代的新型教师队伍,鼓励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新。
彭灏校长希望通过课题这一纽带,建构出人工智能化教学环境的“素养发展型课堂”模型及其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为“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探究一条我校的改革路径,从而带动全校教师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课题研究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基于“双新”背景下的“素养发展型”课堂教学理论,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而培养学生思辨、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科学建构和高阶思维的纵深发展,解决传统课堂浅层学习和低阶思维的问题。
此次研讨会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一线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渠道。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列五中学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