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成华区高中生物老师齐聚成都市实验中学 共话“5I智慧课堂”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双新”背景下,为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0月29日上午,成华区高中生物教研活动在成都市实验中学进行。

成都实验中学高一年级教师郑晨习展示课例《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以国内盐碱地现状作为课堂引入,使用盐肤木耐盐碱的原因作为线索贯穿课堂,通过分析讨论盐肤木从外界吸收脯氨酸的方式探究学习主动运输的特点,使用丰富的事实、视频资料和实验探究、模型建构活动,结合教材问题作反馈评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例展示结束后,成都实验中学高中生物教研组组长李维作《“5I智慧课堂”课例探讨》分享发言。李维老师首先展示了学校高中生物教研组依据成华区中学生物以“三研三上”教研范式,展示学科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随后从生物学科出发解读了“5I智慧课堂”的内涵,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教研的学科实践过程,以本节展示课例作案例分析。

李维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情境的选择、问题和活动的设计、思维、应用和评价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本课与“5I智慧课堂”教学范式的紧密联系。最后展示了成都实验中学高中生物教师在经历本次学科实践探索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成华区生物教研员黄静老师作点评及后期教学建议。黄老师首先肯定了郑老师对本节课例的精心准备和展示,表达了对区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的期望。同时,进一步结合“三研三上三改”课例共研模型,阐述了网络共研的具体流程,明确了每一次上课、教研和修改的内容的侧重点,强调了进行资源实时共享的优势和重要性,最终目的是形成上某一类课的范式或模型,形成富有教学特色的成果。

黄老师进一步从本节课例出发,深度解析了“5I智慧课堂”模型的深刻内涵,强调教学设计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负责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同时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过程和成果的展现,实现资源的互联共享,课堂结构的互顺互通。

最后,黄老师通过对学案的分析提出了本次课例的改进方向,例如活动内容的描述和任务名称的设计要注意用词,体现出对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及学业成果的落实,鼓励将大情境应用到课堂评价环节当中,强调了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输出内容始终要为提升核心素养服务。

各校生物教师分别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收获及教学建议。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教研活动引发思考,收获良多,指引了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加深了成华区各校生物教师间的交流与讨论,更加明确了对“三研三上三改”教研范式的理解和“5I智慧课堂”实践探索的发展方向。未来将会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基于实践探究,形成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型。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