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百廿正芳华!列五中学从“新”出发 风采依然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岁月沧桑,古来春华蕴秋实,

风雨砥砺,恰逢晓色又云开。

谈起成华优质教育

避不开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

列五中学

今年夏天,

列五中学马镇街的旧校址被拆除

在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

网友们纷纷感叹:

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如今

120岁的列五中学

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从清末学堂到“四川省引领型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从抗日救亡到多元发展

从纯高中到集团化办学

从“马镇街”到“双园巷”

120年,弦歌不辍,风采依然。

120岁的列五,更厚重,更艳丽了!

01

17银元建校,2.27亿重建,民国风的列五中学,一直在传承公勇诚朴之魂。

1904年,张列五与16个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用十七个银元创办了列五中学的前身“叙府公立中学堂”;

1944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列五中学”;

2002年,列五中学与双林中学强强联合,向集团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6年,列五中学通过了“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验收,跨入“成都市领航学校”行列;

2018年,列五中学高中部正式搬进原址重建的新校区,民国风的建筑特色充分彰显了列五中学百年文化底蕴;

2022年,列五中学被评为“四川省引领型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24年,列五中学马镇街8号(小关庙)校区拆除,初一、初二年级搬迁至成华区建设北路一段5号进行过渡,初三年级搬到双园巷高中部的校区就读……

列五中学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为成都市唯一一所以革命先烈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多年来,列五坚持弘扬老一辈教育家的高尚风范,传承着“爱国益民”“自强不息,其命惟新”的优良传统。

建校之初,学校就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大师前来教学,他们中有杰出教育家叶圣陶,著名作家徐霞村、李伏伽,革命先烈车耀先等。前辈们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精湛技艺,无一不激励着列五学子,勤奋踏实的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

从清末学堂发展至今,列五中学见证了历史绵延,历经了世纪沧桑,面对当下的发展,学校一如既往,高歌前行,开启了列五中学教育的新时代!

学校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办学质量稳居高位、不断攀升,办学品质显著提升。学校从曾经的“公办老大哥”创建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再到获评“四川省引领型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各方面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列五中学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人文的学校管理、勤勉的教师队伍以及优良的校风学风、优异的办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02

告别马镇街,列五在成华区扎下了根。

双园巷,学霸街,列五中学的樱花大道,必须打卡!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双园巷的日子》传唱多年,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在开满鲜花的花坛,在清风拂顶的树梢,双园巷,列五家长口中的学霸街,在樱花最美的时候再一次因为学霸的气质而热闹纷繁!

老师说,那是十年前的高三学子,改编的歌词来唱出对列五三年高中生活的喜爱:

“其实从二楼到五楼的距离,真的只有三年,

各种语文基础检测过关,快清理桌面,

各种函数算法立体几何,动手有办法,

各种定语状语条件虚拟,牢记在心间,

我们即将高三,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瞥见蓝色校服还会以为是我熟悉的谁,

晓辉棒棒朱老肖老王老 钟哥我们爱你

也许谁都忘记谁的名字

但记得

双园巷里的日子”!

走进双园巷,便走进了一片装修典雅而大气的文学殿堂,区别于市井的繁闹,这里是独属于列五学子的静谧空间!

春天里,双园巷的日子最美!浪漫的粉红樱花把双园巷点缀装饰成最美的打卡地,学生们在烂漫樱花下放声诵读,在纷飞落花中翩然起舞,这应该是这辈子最幸福快乐的事情!

毕业生说:“从早上迎接朝霞,到下自习后的昏黄路灯,高中三年最拼搏的日子,都有双园巷的陪伴!”

学弟学妹们说:“一走到双园巷,我的心便能安静下来!学习,当有如此安逸的环境;生活,也当有如此高雅的情调。我相信正是双园巷的独特,才能成就一批又一批的列五学子的成长。”

时光匆匆,粗略算下来,自建校以来,列五的历史画卷中印刻的优秀学子不计其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四川省原副省长何郝炬,邮电部原副部长宋直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炳琨,清华大学教授梅启智、向义和、乌振生、钟志斌,著名音乐家茅地,西部首位象棋大师郑惟桐,连续三届中国空军飞行员最高荣誉“金头盔”、最年轻的改革开放先锋模范之一蒋佳翼,国际金融学者宋鸿兵,著名诗人徐康等。到当下的21世纪,清华学子郭梦妮、赵婧、王佳琪、周星宇等、北大学子曹宇池、胡天宇、钟恒森、夏雷雨、王涵等优秀学子紧跟而来,给双园巷的辉煌再添砖加瓦!

“十年后,你会明白,做人要放在做学问的前面”!当歌声再次响起,当十年后的列五学子再次站在校园内,她会说:“感谢列五,把做人做事的大学问教给了我!”一毕业生多年后重回母校说。

可以说,120年来,列五中学把“家国天下,君子不器”的办学理念和“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育人思想,讲得很透彻!

03

2024年,列五中学躬耕20年的老校长吴光平功成身退,“接棒人”是原成华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彭灏。

此时,新时代的教育号角已经吹响,百年列五,从容面对新高考!

“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早在多年前,列五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各种高大上的创新实验室配备齐全,学生们与川大、理工大博士、硕士一起搞科研,简直炫酷到不行!除此外,“省一级示范性高中”“领航高中建设学校”“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让每个人看到新时代的列五教育面貌,很精神,很精彩!

学校老师悄悄拍案:“硬件实力这么强,我们教学肯定也不得弱,更上一层楼就是我们每一届的目标!”

从每年的招生录取上来看列五的发展:

尽管今年遭遇断档,但列五中学录取平均分仍处于高位599分。并且近年来,学校的录取线整体不断上升,稳居成都高中前列;C9班在教育圈内也是声名赫赫,录取平均分在640分以上。

可以说,列五中学的生源质量一直在提升!

这种提升,是来自家长们的认可,更是学子们信任的增强剂!

从出口来看,列五中学连续多年向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浙大以及川大、电子科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输送大批学生。

据家长透露:今年列五中学高考依旧出彩,一本线和高分段的人数及比例均高位优先。

高2021级2班樊轲,高考680分,通过强基计划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化学专业录取;高2021级5班吴宜璟,高考655分,通过强基计划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工程专业录取,两人也从经常在年排前10见面的列五校友升级成了中科大校友。

懂列五的网友悄悄赞叹:不愧是列五!

毕业校友说起母校,总是充满了自豪感:列五,从来都是一所“不负青春不负期待”的学校。

近年来,为适应新高考改革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列五中学大胆突破,站在新起点上,创新!改革!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紧跟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实际先后实施了“四维五段”、“小组合作”、“三深三精”等课堂教学模式,在跨学科教学研讨、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建设等工作中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7年,列五中学成立了学生思维发展中心,加入“全国思维教育联盟”,参与“思维训练提升师生学习力”研究。

2018年,列五中学被成都市社科院授予“成都市中学学生思维训练基地”,同年被成都市教育局首批授牌“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

“双新”背景下,列五中学还依托川大、理工大、成都大学资源,采取“高校教育+高中教育”相结合模式,编订校本教材,开展创新课程,积极培养创新拔尖后备人才。组建学科竞赛提升班,针对有学科潜质的学生进行专门提升培训。成立学生社团和探究学习小组,开展创新实验探究,参与高校课题研究,申请多项专利,发表多篇论文,参加各种创新比赛获奖多次等。

百年沧桑巨变,百年奋进不息。百年光阴如驹过隙,历史故事无限精彩。新时代的路途早已历久弥新,列五中学走过的120年正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创新。

对于新一代的列五人而言,“下一个辉煌百年”是他们奋斗不止的目标。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其命唯新”的列五精神,不懈努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推动“重点”向品牌转向,质量向特色延伸,优质向品质升华,以高考改革为契机,促进学校向“培养型、学术型”的高中发展,让列五这块“泽荫千秋”的育人沃土,成为充满科学精神、弥漫人文思想的一流名校。

你好,120年的列五中学!我们等你带着夺目的光芒,灿烂双园巷的每一个春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