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四川省第三届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4年12月2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四川省第三届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新闻通气会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第三届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是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教育电视台)承办的一项以校园舞台剧策划创意、节目编排、舞台呈现为一体的文化活动。

活动从今年10月启动,到2025年3月结束,主要面向我省大中小学在校学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反映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辉煌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展现深厚中华历史文化,讴歌伟大时代。

新浪四川在会上获悉,本届活动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作品创作选材更“宽泛”

四川省第三届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以“共塑中华文化符号,共讲中华民族故事”为主题,挖掘、编撰、演绎国家发展历程中共有共享的时代符号,包含但不限于如:丝绸之路、星星之火、红军长征、十八军进藏、川藏公路建设、“三线”建设、“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等;突出国家发展阶段涌现出的闪亮名字,如: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张桂梅等等,以及每一个为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而负重前行的“平凡”奋斗者。

作品创作形式更“多元”

今年在剧目创作形式上给予参与学校更多空间,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结合各类艺术创作手段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小品剧、情景剧、歌舞剧等均可,结合曲艺、器乐、演唱、舞蹈等表达形式,通过音乐、服装、道具、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展现剧目内容,升华剧目主题。

在参演人数上,从去年每个作品参演人数上限16人调整到20人、时长从去年不超过12分钟调整到不超过15分钟。

学校参与活动更“便捷”

为了让全省21个市州各级各类学校学生都能顺畅地参与活动,让活动的覆盖面更广,将沿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第三届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参与学校可在“天府赛事”小程序平台进行报名,进入省级评选的学校可随时关注作品相关信息。同时,参与学校的参赛视频也无需经过复杂的技术制作,基本保证声画清晰,没有完备拍摄条件的学校,用单机位拍摄,记录下整个表演过程即可。同时,为让更多老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贡献集体智慧,感受活动带来的荣誉,活动规定每件参与作品最多可以报送5名指导教师。

评奖机制更“科学”

参赛组别在去年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基础上增设中职组。获奖比例与各组别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量与往年持平,每个组别分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入围省级决赛前50%但未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颁发优秀奖。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将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小学组、中学组、中职组、大学组每个组别的最佳剧本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舞美奖由过去的5名增加到了10名。

活动意义更“深远”

今年校园舞台剧展演活动秉着节约、庄重、大气原则,开展各组别集中展演。同时活动导演组将挑选部分优秀校园舞台剧作品,结合舞台呈现要求对其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将在下一步的主题展演暨颁奖典礼上进行呈现。通过舞台剧作品创作、排练、表演,让各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参与中铸魂,在体验中成长,把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学生心灵深处,教育引导各族师生通过校园舞台剧展演作品创排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