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一年多,双流区幼儿园都做了什么?

综合
关注一直以来,成都市双流区学前教育都走在前列:2021年3月,双流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2023年底,入选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
双流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高永红介绍,成为“实验区”一年多以来,全区183所幼儿园以“试点组+项目组”为组织形式,组建起由优质园和薄弱园组成的3个试点小组、以片区为单位的9个实践项目组,围绕“自主游戏、自我评估、师幼互动、幼小衔接与家园共育、教研改革”质量核心要素进行研究,重塑学前教育质量观,探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为全面推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搭建交流桥梁,并分享各项目组的研究经验成果。3月6日,双流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2025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阶段推进会暨实践项目组现场交流展示活动。参加会议的有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学前教育研究室负责人以及全区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代表共计400余人。活动特邀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刘敏、马波莅临指导。双流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分管副局长黄曦同志出席会议。
会上,九江片、西航港文星片、机关第二片等9个实验区实践项目组通过“陈述+视频”的形式,生动分享了各项目组的实践成果。
每个组的研究都有一个显著共同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实践导向,围绕具体问题来研究实践,形成的成果的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比如,在自主游戏、师幼互动板块,就产生了《幼儿园区域游戏师幼支持性语录100句》、《幼儿园区域游戏师幼互动锦囊》等“指南手册”,开发出了“五维观察法”、“早安三重奏”等互动妙招,这些拿来就可用的做法不仅温暖了孩童在园的时光,也是幼教师资培养的重要“教材”。

在“幼小衔接”板块,项目组统一起家校园三方思想,在小、中班同步开展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准备工作,大班则依据发展缺失专项突破。通过班级的一日生活、环境创设、家园共育,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完成幼小衔接的全面准备;并贴心为家长准备了“入学宝典”及“学习型家庭创建指南”,囊括了双流区48所小学的相关资料以及全区教育资源地图,梳理了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具体指标,让孩子、家庭更从容地走向未来。
各片区以“龙头园引领、多园协同”的模式,凝结了从“单兵突破”到“集团作战”的片区实践智慧,彰显了从“经验沉淀”到“范式输出”的专业生长轨迹,切实提升了片区内薄弱园所保教质量,推动实验区改革的纵深发展。
专家点评环节,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马波、刘敏对实践成果进行专业指导。马波老师充分肯定双流区“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的实验区改革要义,提出要做好教研共性与个性的权衡,整合优化全面架构双流的保教质量的经验,辐射更广的范围。刘敏老师对于双流区分层推进,以项目去撬动事业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认可,给出了下一步推进工作的建议。
双流区教育局副局长黄曦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实验区建设要坚持“儿童立场、标准引领、机制创新、示范辐射”四大原则,要求全区幼教工作者以“躬耕者”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将双流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区域范式”,为成都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本次活动既是双流学前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检阅,更是迈向“幼有优育”目标的再动员。与会园长纷纷表示,将深化片区协作,夯实保教实践,助力实验区建设从“局部突破”迈向“全域共进”。未来,双流区将持续以“高标准、强实践、重创新”的姿态,打造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流样本”,为儿童成长奠基,为教育强区赋能。
(新浪四川/冉建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