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学术盛宴!教育专家、知名校长齐聚立格实验 共探初中课改“新风向”(上)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走向何方?当AI“狂飙”,如何让初中课堂迸发“生长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课程改革,都聚焦核心素养……

3月27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校长年会在成都立格实验学校拉开帷幕。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学者,基础教育专家,省内外知名初中学校校长齐聚立格实验学校,交流素质教育实践经验,共探初中课程改革“新风向”。

据了解,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委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川派教育”的经验总结与实践创新。本届校长年会以“实践创生 课程重塑”为主题,通过主旨汇报、学术研讨、课例展示、校长论坛、学术沙龙等多元形式,为四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浪四川也将持续关注,带来最新报道。

领导发言指方向:

牢记初心 不忘使命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谈到,双流区传承“崇文重教”传统,逐步构建“理念先进、生态和谐、功能完备、样态丰富、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先后获评“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级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全覆盖。

据悉,双流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248所,在校学生21.6万人,师生规模居成都市区县第一。其中,有省、市级义务教育优质示范学校35所,省一级示范普通高中4所,省二级示范普通高中1所,优质学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双减’‘双新’落地,强化新时代教师五项基本功提升,深化‘一校一品’建设,优化人工智能+教学,有力提升了办学品质,推动区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涌现出一批以立格实验学校为代表的,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校。”王辉谈到,作为创新区课程改革的排头兵,立格实验学校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健全人格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王辉表示,未来双流区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学习并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系统破解学位供给、质量均衡、特色发展等关键问题,力争探索出新时代背景之下教育优质发展新路径,打造出区域教育优质品牌,争创中西部教育强区和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办好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赵振铣在会上发言,他站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历史坐标上,以“守本真”与”创气象”为经纬,关于初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时代之问:教育向何处去?二、行知之光:照亮教育本真;三、实践之果:四川教育的探索答卷;四、未来之路:共筑教育新生态;五、立格天地间,教育向未来。

赵振铣认为,实现从 “基本均衡” 到 “优质均衡” 再到 “高质量教育公平” 的跨越,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初中学校要回归教育本质,培养 “真人” 与 “主人”;要打破教育围墙,构建开放融合的教育生态;要坚守教育初心,践行 “爱满天下” 的情怀;做教育本真的“守望者”、做教育创新的“探路者”、做教育生态的“共建者”。

专家智慧促提升:

核心素养这样在学校落地

为把脉教育新风向,推动课改纵深发展,教育部教材局原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慧生带来《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略方向与重点》主题报告。

田慧生从“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改革重点”两个方面,为学校教育指明方向。他认为,义务教育学校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把握教育“三大属性”,强化教育思政引领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科技支撑力、人才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加强科技教育、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

针对当下改革的重点,田慧生认为仍指向核心素养,要从“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把握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跨学科学习”“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落实地方学校课程规划”等方面抓好落实。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学落地?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郭元祥带来《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机制》主题报告。

郭元祥分析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五大变化,探讨了深化教学改革的五项行动,谈到了深刻理解“核心素养”,以及智能化时代学习方式的转变。他认为,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是知识结构化向知识观念化进阶的过程,学习是脑活动、心理活动、神经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集合,学校教育要“让学习真正发生”。

他为当下学校教育提出了许多建议:鼓励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与技术支持,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索的学习,构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整体形象,以复杂问题驱动科学实践等等。

立格经验树标杆:

创造民办学校特色发展的优质“样本”

作为四川省素质教育“先锋队”,课程改革“排头兵”,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高志文分享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高志文校长从“时代之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变革”“立格实践:以课程改革撬动素质教育纵深发展”“未来之思:以行求知,向教育更深处漫溯”三个方面,展示了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经过多年发展,立格实验实现了素质教育和考试成绩的比翼齐飞,创造了民办学校特色发展的优质“样本”。

据了解,成都立格实验学校的前身是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把“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育人的首位,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深入推动课程改革,在全面开齐开足开好基础学科课程的同时,系统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德育课程和学校文化隐性课程,形成了“系统构建校本课程,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学校”、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学校”。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观摩、交流,本次研讨会还进行了《溪畔龙影·黄龙绮梦》成果汇报课、《问题解决策略》数学课、《你好,生命》主题班会课的课堂展示,以及微讲座“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课堂形态构建”;校园里还有学校小组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成果展演,形式丰富、精彩纷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立格实验学校育人成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