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学术盛宴!教育专家、知名校长齐聚立格实验 共探初中课改“新风向”(下)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走向何方?当AI“狂飙”,如何让初中课堂迸发“生长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课程改革,都聚焦核心素养……

3月27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校长年会在成都立格实验学校拉开帷幕。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学者,基础教育专家,省内外知名初中学校校长齐聚立格实验学校,交流素质教育实践经验,共探初中课程改革“新风向”。(更多资讯点击这里回顾:学术盛宴!教育专家、知名校长齐聚立格实验 共探初中课改“新风向”(上)

3月28日,绵阳东辰初中校长李现武,西川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霄羽,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董朝刚,南充市陈寿中学党总支书记刘永宏分享了各自学校课程改革的探索路径和实践经验,川内外初中校长围绕“课程改革的挑战、突破与创新路径”进行了圆桌讨论,思想碰撞、精彩不断!

校长论坛融智慧:

省内外四所初中“掌门人”分享课改经验

课程是课堂的“心脏”,没有课程改革,就没有教学的发展。

会上,绵阳东辰初中校长李现武分享了《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绵阳东辰初中课程改革的校本实践》。李现武校长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效益三个方面,介绍了绵阳东辰初中的特色课程和育人模式,先进的经验给与会学校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接着,西川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霄羽从“课程设置初步思考”“课程构建初步探索”“课程特色初步反思”,介绍了西川实验学校课程构建的特色和育人成果。西川实验学校作为成都民办学校中的“新星”,建校7年发展势头迅猛,其课程建设经验值得学习和参考。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董朝刚以《少年说心声 八德培根魂》为题,分享了东城实验初级中学的德育和心理课程的建设情况。该校开展了许多创新的德育活动和心理课程,如“小先生进家庭”“勇气台诉心声”“社工课堂解疑惑”等,为成都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参考。

南充市陈寿中学党总支书记刘永宏以“以文化人 以实践创生”为主题,分享了南充市陈寿中学“三国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刘永宏书记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主题实践等方面,介绍了三国课程的理念与精神,资源转化与应用,校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他认为,校园文化育人需“顶天立地”,学科融合要“破立并举”,课程改革的高质量发展要“以生为本”。

四位校长的多维分享覆盖了课程改革的创新范式、德育融合与文化育人路径,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兼具系统性、实践性与人文性的改革样本,彰显了课程改革在破解育人痛点、重塑课堂生态中的核心价值。

圆桌沙龙破难题:

从把握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到解决实际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应把握怎样的价值取向?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重点和关键内容?如何解决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足、资源匮乏等实际问题……

针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中学部副校长罗晓章,绵阳东辰初中校长李现武,西川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霄羽,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董朝刚,南充市陈寿中学党总支书记刘永宏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

成都立格实验学校中学部副校长罗晓章认为,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中要形成综合的管理方式来反映学科教学,要敞开实施,让课程真正在学校落地。

绵阳东辰初中校长李现武认为,无论是从学校的质量提升,还是学生的成人成才,学校都应该充分挖掘特色,不断更新、补充,让课程更完美,让学生得到更完整的教育。

西川实验学校副校长李霄羽认为,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时候可以“往前走一点”,拓展视野、提升能力;要将学科融合融入日常教学中;学校应该将积极转变课堂的形式,各种实践、探究、体验都可以开发成课程。她表示,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时要立足学生现实,而不是管理者意志,这样才会真正开发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董朝刚认为,新时代的老师和学生是在变化的,教育者要深入研究“服务对象”,更新理念和技术。

南充市陈寿中学党总支书记刘永宏与其他几位校长,讨论了课程改革如何平衡学生的升学与能力培养,他认为,学校课程改革重要的是解决“课程力”,不能为了“开课”而开课,要平衡好学科课时与综合课时,同时,AI时代学校要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

会议的最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建平进行了总结。他回顾了两天的会议历程,总结了热点问题以及破解的方法。杨建平总结到,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优质初中学校要有“推动实践、引领对话、自我革新、适应变化”的愿景,要“看见生命,肩负责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