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林小学把太阳系“搬”进课堂!获央视点赞!

综合
关注日前,成都市双林小学AI+AR科学课堂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点赞其利用AI融合AR技术打造的“太阳系课堂”。
这场虚实联动的“星际穿越”正是双林小学以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缩影。




其实早在2023年11月《光明日报》便报道了双林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深耕成果,肯定了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动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示范作用。

2024年10月《四川新闻联播》再次聚焦该校,展示其通过“AI+跨学科”模式培养科创人才的成果,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何双林小学科技教育备受青睐呢?一起来看看吧

“原来地球公转的轨迹是一圈圈螺旋!”在成都市双林小学的AR科学课上,学生轻划指尖,行星轨迹跃然眼前;语音提问“黑洞是什么”,AI助手秒速解答。这不是科幻片,而是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场景!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和“央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校”,双林小学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持续引领区域教育创新。以“科创之馨,人文之馨”为特色两翼,以培养“有想象力、有创新力”的双馨学子为目标,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馨”智能课程体系。
01
基础普及:人工智能本位课程
面向全校3000余名学生,让人工智能课程进入课表,通过趣味互动实现人工智能知识的普惠教育。

02
学科融合:人工智能广位课程
将AI技术深度融入语文、数学等全学科教学,培养师生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道法课上使用文生图功能将孩子们的个人梦想具象化,语文课借助AI分析古诗词意象,实现“技术为思维赋能”。

03
创新挑战:人工智能高位课程
以项目化方式征集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的主题,通过人工智能开展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课程实施以来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科创奖项1182项。


“当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每一颗星辰都能绽放独特光芒。”从课堂到实践,从普及到突破,双林小学以“培养有想象力、有创新力的双馨学子”为目标,持续探索未来教育的新范式。
几年来,成华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推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成果丰硕。未来还将持续积极探索,加快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