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中国航天员做客新津成外:揭秘30余门课程锤炼的飞天之路 激励学子勇探星河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阳光以博爱之心洒满大地,新津成外雅润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数百名学子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舞台中央那位佩戴勋章的航天英雄身上。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功勋航天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陈全大校来到成都市新津区成外学校博闻讲坛,为师生们倾情讲述逐梦星辰背后的热血与坚守。

成长之路:从仰望到追逐

“我的航天梦,始于家附近飞机场的轰鸣声。”陈全大校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少年时,他常驻足机场旁,凝望飞机划破长空的轨迹,这颗对天空的好奇心,在高中时期化作行动——当空军飞行员选拔的消息传来,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从3000米长跑、单双杠体能测试到抗眩晕、抗缺氧训练,陈全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训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通往星辰的阶梯。”操场上,有他训练的身影,宿舍里,啃下晦涩的物理公式,正是这份“尽心了,便不再有遗憾”的执着,让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队伍中光荣的一员。

万里挑一:严苛与荣光

“如果说飞行员是万里挑一,那么航天员就是亿里挑一。”陈全大校以国际航天史为引,讲述了航天员选拔的“硬核”标准。

从加加林到阿姆斯特朗,从苏联到美国,早期航天员无一例外来自空军王牌飞行员队伍。中国同样以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为选拔基础,但标准更为严苛:年龄、飞行时间有专门标准,并且要求无任何等级事故记录,而最核心的条件,是始终秉持“祖国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的信念。

航天员的选拔不仅考验身体素质,更是一场精神与信仰的淬炼。从踏入航天的那一刻起,生命便与国家紧紧相连!

淬火成钢:训练的极限挑战

“同学们,你们知道航天员要学多少门课程吗?”陈全大校揭晓答案:“航天员需要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范围覆盖从高等数学到航天医学的方方面面。”他如数家珍地给同学们列举所学习的课程,比如:力学、解剖学、心理训练等。学习这些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宇航员成为精通飞行器操控、医学监测、应急维修等各方面的“全能战士”。

而在讲述中最令学生们感到震撼的是航天员训练的“魔鬼日常”:在离心机中承受8倍重力压迫的超强体质训练以及极端环境中的自救演练等,让人感叹一名航天员所经历的淬炼与挑战。

播种星辰:点燃少年航天梦

“失重环境下怎么吃饭?都吃什么东西?”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陈全大校以有趣的视频做引,解释太空饮水原理,又展示了趣味太空运动会,还用牛顿定律剖析飞船变轨的奥秘。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两个小时的交流中,陈全大校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航天精神不仅是突破极限的勇气,更是甘坐冷板凳的坚持;载人航天事业不仅需要顶尖科技,更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探索宇宙的事业,永远需要仰望星空的人。”讲座现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内心澎湃,但心底播下的航天火种,或许会在未来某天,成长为托举中国航天的新生力量。正如礼堂外那句标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场关于梦想与坚持的对话,正在无数少年心中激起回响。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