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 四川教育

美育再上新高度!新世纪光华学校非遗“春晚”上演“地表最强Live”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灯光音乐秀起来,

欢声笑语已到位!

当傍晚的天色逐渐沉寂,

当舞台的大幕缓缓拉开,

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师生变身“全明星”,

展示风采,向美而行!

“非遗焕彩韵染新岁 致敬春晚共鉴经典”,4月29日晚,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艺术节暨传统文化课程汇报拉开帷幕。小学部师生、家长全员上阵,倾力打造了一场高规格、大阵容的“新世纪春晚”,在学校风雨操场,带来演唱会级别的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邀请到了非遗传承人在校园里表演剪纸、糖画、抖空竹等非遗项目,现场还有小学部学子的非遗作品展示,传承传统文化,开创美育新格局。

序章:复刻春晚经典,溯文明之源

晚会以年味十足的歌舞拉开帷幕,在中国结舞动的春风中,朱砂点染的桃符映红门楣,四位新世纪老师悠扬的歌声唤醒刚刚过去的春节记忆。

儿童创意节目《除夕的传说》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了“年”的由来,在“年兽”与“守岁”的演绎中,将除夕文化化作跃动的文明图腾。

接下来,新世纪学子复刻了许多春晚经典作品,有笑有泪,将观众们的记忆拉回春节的团圆时刻:

“爸爸,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蒙语童谣《吉祥三宝》,以游牧与农耕的星辰和鸣,诠释中华文明的包容共生。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小品《打工奇遇》以幽默诙谐的台词、生动的表演直击“货真价实”的社会主题,直到今天仍发人深省。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歌舞《茉莉花》经典永流传,台上的舞者仿佛吴门画派的工笔仕女从绢帛翩然走下,茉莉芬芳浸润千年文脉。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常回家看看》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只有柴米油盐的真情,节目以情景剧的形式聚焦平凡生活,演绎家庭间最质朴的情感。

相声《我要不一样》演绎一段别开生面的故事;舞蹈《只此青绿》将松烟绿意演绎的活灵活现……

将这些经典春晚节目重新搬上舞台,考验的不仅是新世纪学子的审美意趣,还有舞蹈、音乐、相声等基本功,全方位展现了新世纪小学部艺术课程的育人成果。

焕新:科技赋魂,启非遗新章

除了复刻春晚经典节目,晚会还有许多“新世纪风格”的创新。

武术《中国骄傲》带观众们领略热血与豪情交织的武林世界,感受中华功夫的独特魅力,展示新世纪体育课程的成果。

童声合唱《玉盘》踏着秦汉的月光,文明在岁月河床打磨成碧玉,在同学们的高唱低吟中流淌。

戏曲节目《华彩梨园》演绎传统戏剧,让五千年悲欢在锣鼓点中重生。

舞蹈《机器人总动员》让科技与传统碰撞出火花,智能机器人加入舞蹈,舞出现代时尚范儿,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歌舞走秀《新百家姓》打破传统T台范式,以百家姓汉字串联起服饰变迁,将文明基因刻入血脉。

诗词咏诵《山河诗蜀都》以盛唐气韵压轴登场,李太白的诗舟载满蜀道月色,三峡猿鸣混着黄河冰凌坠入酒壶,同学们的表演让古代诗词焕发时代生机。

归潮:亲子同行,让传承薪火不熄

新世纪的舞台不仅是学生的专场,家长、老师甚至学长学姐也加入其中,共同奏响成长与梦想的交响曲,携手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亲子舞蹈《爱的华尔兹》以温情感动全场,父亲的领带变作旋转的银河,拉起女儿的手共舞,在华尔兹舞步中书写中国式家庭的浪漫。

新世纪的优秀学长学姐也通过视频送上祝福,他们的心声跨越九州,对母校的情谊如江水绵绵,历久弥新。

最后,晚会在家长合唱《难忘今宵》中落下帷幕,在激动人心的倒计时中,春天走进了每一个新世纪人的心田。

晚会虽然落幕,但新世纪的教育探索还在路上。秉承着全面育人理念,新世纪将继续追求“真实、幸福、卓越”,并将这一份温暖带给千家万户。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